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願所有善緣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一文喜捨萬文收

    人生的福壽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佛教有一首十來偈,最能說明其中的道理: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恭敬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瘖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諸根具足者持戒中來。


    有時福報來臨的時候,好比江濤潮水一樣,滾滾洶湧而來,無法抵擋;福德因緣不具足的時候,眼看唾手可得的財富,卻消失湮滅。福壽的取得滅失與否,不是神明所能主宰的,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決定的,縱然是家族親人,也只是一種助緣而已,如何才能獲得福壽呢?要靠自己去培植福壽的因果。古德說:「現在之福,積之祖宗,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之子孫,不可不培。現在之福,如點燃燈火,隨點隨竭;將來之福,如添油料,愈點愈久。」我們要善於把握現在已有的福德因果,努力種植未來的福德因緣,如此必能福樂常隨,永享甘甜的美果。


    過去印度有一位王后,賢慧美貌,篤信佛教,常常行佈施供養三寶,深得國王的寵愛。有一天,夫婦在花園散步的時候,國王望著身披錦繡羅衣,頭戴珠鬘寶冠的皇后就說了:「王后!今天你打扮得這般美麗,享受人間至高的殊榮,這一切都應該感謝我所賜給你的恩寵啊!」


    王后平心靜氣地回答說:「雖然妻以夫為貴,但是這一切的富貴是我自己佈施修福得來的,每個人有他各人不同的因果業報,誰也無法更改。」


    國王聽了王后如此斬釘截鐵的回答,悻悻然地回到宮中,暗中把王后心愛的鑽石戒子偷偷地丟到江河。第二天,王后醒來,找不到戒子,就問國王說:「國王!你看見我的戒子了嗎?」


   「你的福報力量不是很大嗎?怎麼保不住自己指上的戒子呢?」國王不懷好意的譏諷她。


   「如果這個戒子屬於我應得的福份的話,是絕對不會丟失的;如果不是我的福德,強求也是沒有用的。」王后悠閒自在的回答。


    事情過了數日之後,有一天,御廚買回一條大魚回宮烹煮,不可思議地,當他剖開魚肚一看,竟然在魚肚中發現王后失去的那顆閃亮晶瑩的戒子。國王至此不得不相信福報要靠各人去培養,種了一分,收穫十分,絲毫也不會缺失。


    既然福壽的得失與否有它一定的因果關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植福壽的善因善緣,才能感得福壽的美果好報呢?


TOP
yuen1777  [本主題作者]
[發短訊息]2010-1-17 03:42 AM
▲ ▼ #2
如何才能多福多壽?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下六點,必能福報增廣,壽命延長:

    少貪多捨:一般觀念總以為取得才能擁有,事實上,貪饜並不能得到福報,反而因小失大,甚至把本來擁有的福報丟失盡淨。貪取的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的心增長一分,福報不求自生,自然會降臨我們身上。喜捨好比播種,懂得播種,必然能有收成;貪婪彷彿掘根,根本不固,如何冀望果實累樹呢?因此,唯有知道施捨,才能得到福報。


    少聚多散:有的人一生就活在屯積之中,屯積金錢、屯積物品,慳吝守財,最後做了錢財的奴隸,不能享受「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放曠灑脫。對金錢應該視如流水行雲,流動的江水才不會發出臭味,飄蕩的浮雲才不會拘泥一方,金錢應善加運用,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而不是積聚執取,成為日後子孫紛爭的根源。有錢固然是一種福報,懂得如何散金用錢,更是一種智慧,有錢而不知有意義地使用,金錢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堆廢紙而已。


     少憂多喜:彌勒菩薩有一首偈語說:「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日常生活中不要常常拿憂愁的事情來煩惱自己,讓自己活在愁雲慘霧之中;縱然遇到不幸打擊,也要抱持豁達的心胸,轉痛苦為快樂,化鬱悶為開朗。譬如辛辛苦苦積蓄的錢被人詐騙了,可以如此觀想:「也許自己前世虧欠對方,這輩子有力量償還你,算了,破財消災。」聽到別人譭謗中傷自己,可以如此運思:「如果自己有過失,別人的指責正可以為自己消除業障,應該聞過則喜;如果自己沒有瑕疵,譭謗正可以莊嚴我們的菩提,應該感激對方。」如此一個回心,天地多麼的遼闊,任我徜徉;如此一個轉念,再嚴重的困局,沒有不迎刃而解。


    少拒多容:常人總有一種習慣,當別人向我們請教問題,或者求助困難的時候,我們總喜歡先加以否定,「不是啦!」 「不過」 「然而」的口頭禪,不知造成人與人之間多大的距離?別人有求於我們的時候,不能輕率地拒人於千里之外,要包容對方,給予信心激勵。大海能成其深廣,因為它不揀擇細流;高山所以能成其峻偉,因為它不拒絕寸土。有容乃大,無別則廣,我們應該培養彌勒菩薩「大肚能容,容納世間難容之事」。能夠如此,何處不能隨遇而安呢?


    少殺多放:少殺生,多放生才能長壽。社會上有一種怪現象,每逢婚喪喜慶的時候,宰殺動物牲禽尤其激烈。譬如為老人祝壽,往往以殺豬宰羊享宴天神來求得長壽。求長壽應多放生,夭折其他眾生的生機,只會招致短命果報,如此緣木求魚的愚行,智者不為。小孩彌月,母親要吃多少的雞湯補品,人類只想到自己骨肉天倫生命誕生的喜悅,而不顧其他生命骨肉乖違,生離死別的痛苦,何其自私!親友病逝,生命的殞滅已經是讓人傷感的事了,但是無知的子孫卻殺害牲畜來祭拜亡靈,增加亡者的罪業,能不戒懼!因此婚喪喜慶的時候應該以放生來代殺生,增加民福民壽,讓全世界、全宇宙的一切眾生都能和自己一樣多福多壽。


    少欲多施:把愛慾心去除一分,少貪取、少企求;把施捨心增加一分,多給予、多慈悲。過去日本有一個貧女阿照,由於佈施一盞油燈供佛,終於和失散多年的老父親團圓。這盞貧女的一燈,一千三百多年來一直供奉在高野山上,常明不滅,後來,日本的幾位佛教徒專程包機,把這盞千年長明燈送到了佛光山,少欲多施的功德可見一斑。

TOP
yuen1777  [本主題作者]
[發短訊息]2010-1-17 03:43 AM
▲ ▼ #3
如何增福添壽?試舉幾首古德高僧的詩偈,讓大家從中得到幾分的啟示:

    三寶門中福好修,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財產總非真,急早將他施於貧,

     水火盜官並逆子,五家有份盡來侵。

     一粒落土百粒收,一文施捨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汝及子孫享不休。


   富貴要自己去耕耘,福壽要自己去播種,不知勤奮耕種而冀望有成,猶如守株待兔,終歸幻滅。世間的財富虛妄不實,熊熊烈火、洶湧洪水、強盜貪官、不肖子孫,都可能奪去我們辛辛苦苦、血汗相濡攢聚的錢財,不如把它施捨出去,讓窮困的人現世受益,並且德澤庇蔭子孫於來生,享無盡福報,何樂而不為呢?怎樣才有福壽?「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求得福壽之道並不困難,就看我們努力多少,實踐幾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