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願所有善緣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放生(第二篇,有關更多細節)

作為佛教徒,我們經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不夠如理如法,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我們講講有關放生的問題。
大乘菩薩所有的行為,可以歸納為六種,這就是六度,六波羅蜜多。本來,大乘菩薩的見解、行為、修法,利益眾生、度化眾生的事業浩如煙海,但所有這些方便,均可以歸納成為六度。
如果我們能如法放生,即使是放一條生命,也有辦法具備六度。如何具備呢?下面我們分別講述:
第一、佈施
大乘菩薩的佈施有三種:無畏佈施、法佈施和財佈施。
無畏佈施:
放生本身就是無畏佈施。但要成為真正的無畏佈施,還需要一些條件。
一.放生時,要看生命放完後是否安全。譬如藏地也有泥鰍賣,是從漢地運過去的,當地的牧民以為是魚,就買了放到河裏。那兒的河底下沒有泥,全是石頭,河水也很冷,因為它的源頭是雪山。泥鰍放下去後,對環境不適應,活不了多久,都死掉了。
91、92年時,我們也欠缺常識,在康定買了鱔魚,然後放到康定城中的一條河裏,結果可想而知,它們根本活不了。我們發了救度它們的心,卻不能使它們真正得到救護,實在很可惜。所以,觀察生態環境適不適應所放生命,這個程式非常重要。
二.要觀察是否有人再度捕殺。若有人再度捕殺,則會造極大罪業,故而應盡力避免,選擇無人再去加害的安全地點放生。
如果沒有人捕殺、但放下去以後,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還是放了好。因為我們也找不到一個使它完全不死的地方。先使它們遠離死亡的怖畏,其他的事再儘量做到。這樣的放生就是無畏佈施。
放魚苗或其他一些很久以後才會被殺的生命,這也屬於是放生,但在放生當時不是從屠刀之下搶救下來的。將泥鰍、鱔魚、魚等市場上待宰的生命從屠刀之下救下來,不僅有很大的功德,也才是真正的無畏佈施。
法佈施:
法佈施非常非常重要。如何法佈施呢?
首先,放生時給它們念佛的聖號或其他咒語。這些生命聽到這些佛的聖號和咒語後,對他們有很大的利益,這是經書裏有記載的。念的時候要想辦法讓它們中的每一個生命都能聽到。如果我們坐在遠遠的地方念,念完後回向給它們,這也有功德,但因為它聽不到,所以聞聽佛號的功德它得不到。
如果在它們聽得到的地方念,可以使它們得到兩方面的功德。第一,它能夠得到我們念經回向給它的善根;第二,聽到佛的聖號、咒語後,一定會解脫,不是說它下一世一定解脫,這要看它的業障是否深重,但不會經歷很長時間,它一定會得到解脫。
其次,要給它們喂甘露丸,甘露丸在顯宗不怎麼強調,密宗裏卻十分講究。甘露丸的來源,大部分都是從蓮花生大師傳下來的。後來由真正的伏藏大師挖掘出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甘露丸都有益。一些所謂的甘露丸吃下去以後,不但沒有功德,還會有傷害。譬如後世得不到解脫,並且成為解脫的障礙。
這樣的甘露丸是怎麼來的呢?有些來自于偽伏藏師,有些是魔鬼為了加害眾生,才出現了假甘露丸;另外,一些真正的甘露丸,經過犯密乘戒的人手裏,或者是由他們做這種甘露丸。因為,蓮花生大師傳下來的甘露丸不是很多,高僧大德取出來後,在裏面加上其他的甘露和藥物,並觀修念誦進行加持,念修的時候,如果修行人當中有犯密乘戒的人,這個甘露丸就不清淨。
所以,用甘露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作為凡夫,我們以肉眼難以區分其真偽,只有看它的來源是否清淨,這個相當重要。如果不清楚其來源,就不喂這種甘露丸,念佛的聖號就可以了。
另外,將系解脫(聖教一子續)擱放在所放生命的頭上加持也十分重要。凡是系解脫接觸的那些生命,很快就能夠成佛。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它自己不修行,也沒有人給它傳法,僅僅是系解脫系在身上或接觸以後就能夠解脫,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佛度化眾生不可思議的一種方便。
也許還有人會問,佛既然有這樣的方便,那為什麼不用這種方便來度一切眾生呢?經書上有記載,這些眾生遇到系解脫、聞解脫,也有前世的因緣。前世的因緣是怎麼回事呢?譬如一個人現在學大圓滿,學密乘,聽聖教一子續等等,也有可能因不好好修行或犯戒而墮落。在惡趣裏流轉很長時間,最後度化他們的方法不是顯宗的法,就是密宗最殊勝的法,輕輕鬆松讓他們得解脫。因為他的前世已經有了很好的緣分,這些眾生本身具有福報,所以它才會遇到這樣的法,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有此福德。這些叫做法佈施。
法佈施特別重要。如果有人告訴我們,今天整個魚市場的生命,要麼你既不能念一句佛的聖號,也不能喂甘露,統統送給你,讓你去放生;要麼你可以給它們念咒,喂甘露丸,擱系解脫,但不賣給你。面對這種情況如何選擇呢?一定選擇後者。
從近的角度來看,成千上萬的生命,如果拿去放生,使它們避免死亡的痛苦,其意義不言而喻。在面臨死亡的時候,賦予它新的生命,不是給它一些錢或其他的東西能夠比擬的。比如說當我們即將被殺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救我們好呢,還是給我們很多錢好呢?道理可想而知。如果自命都難保的話,拿錢來幹什麼呢?後人也不可能用我們身後遺留下來的錢給我們超度,所以錢沒有用,挽救生命當然很重要。
但眼光能放長遠一點看,還是法佈施更重要,為什麼呢?雖然他們將這些魚送給我們放生,可以免去這些生命一次死亡的痛苦。但是如不能給它念佛等等,就沒有辦法真正利益它,僅僅是放了一條生命而已。它以後去幹什麼就很難說,如果是肉食動物,還不如讓它在聞聽佛的名號後死去,既可以給它種下善根,還可以讓它停止造作惡業。
世間人都非常嚮往長壽、富裕或具有神通,但這些對一個修行人或對一個眾生來說,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有好還是沒有好,很難斷定。
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如果提婆達多沒有神通,他就不可能造兩個無間罪。正因為他有了神通,才能收伏那個國王。國王覺得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也就對他言聽計從,兩個人串通一氣,才會造作很多無間罪。
關於長壽,也有一個公案:阿底峽尊者的一個弟子,因參與村子裏的糾紛,死的時候犯了戒。聽到消息後,阿底峽尊者很傷心,感慨道:“我那弟子早死三年還是一個三藏比丘。”意思是說如果早三年他死去,還是一個持戒清淨的比丘,學識淵博的三藏法師,三年後就判若兩人。
所以,壽命長也不一定有益。有些眾生壽命長了反而因此造很多惡業。
前段時間網路上也有人問,有時候我們在市場上或其他地方,遇到一些即將被宰殺的生命,要買他們也沒有那麼多錢,怎麼去饒益它們呢?很簡單,給他們念佛。如果隨身帶一些清淨的甘露丸,就喂給他們;如果沒有,佛號、咒語隨時可以念。佛號、咒語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念了一定會對它們有利。
比如我們經常念釋迦牟尼佛的聖號“達雅他,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梭哈”。往昔僅僅依靠這句聖號,就成就了無量的佛陀。這一點在很多經書上都有記載。
念佛號、咒語的時候,發心是很重要的,不能有自私心。無始以來,我們的自私習氣很濃很厚,如果給他們念佛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這不是大乘佛法。但無論如何,念也比不念好。藏文儀軌裏有一些特殊的法佈施,漢文儀軌裏沒有,念緣起咒也可以代替。放生的時候,即使是放一條魚,也必須要念。因為這樣念佛之後,很多眾生就能得到解脫。
另外,念佛的時候還要合掌。為什麼要合掌呢?極樂願文解釋裏講過,合掌是為了向阿彌陀佛表示恭敬,為了祈禱阿彌陀佛。合掌一次也可以遣除很多大劫的業障,所以要合掌。要一心一意觀想我們替這些生命合掌,替這些生命念咒,念佛的聖號。這樣,它們就能夠得到這些功德,能夠清淨很大的業障,很快就能成就。這個非常重要。
放生的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小體積的動物,身體沒有那麼大,有限的錢就可以買很多,不但可以救很多生命,而且也可以讓它們得到解脫。但放大體積的生命,比如犛牛、綿羊還有鰱魚等等也有很多好處。因為身體越大,死的時候痛苦也越大,我們也現量可以看到。我們給它避免、解決了很大的痛苦,所以功德也很大,經書上有記載,《俱舍論》中也講過。譬如殺一隻螞蟻和一頭牛,罪過哪個大呢?本來兩個都是畜牲,但小蟲子死的時候,相對而言痛苦沒有體積大的動物大。犛牛、綿羊之類,因為體積大,身體大,所以死的時候痛苦也很大,殺害它們的罪過相對而言也要大一些。
放生的動物,我認為泥鰍最理想,它的體積也比較大,死的方式也很殘忍,而且身體不是很大,幾塊錢可以買到很多。但也要視當地情況而定,不一定非要放泥鰍。
學習大乘佛法剛剛起步的人,弘法利生的事業就是這個。佛住世時一轉法輪,現場有幾百幾千的眾生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幾百幾千眾生發無上菩提心等等。但是我們做不到。現在只有根據自己的能力,每月積攢10元、5元或2元、1元,過段時間拿來放生,這是我們能做到的,這就叫做饒益眾生,就是法佈施。
財佈施:
密宗裏有一些儀軌,比如專門喂魚鳥的儀軌:在米飯里加一些咒語、甘露等等進行加持,裏面不能有血肉。我們平時沒有做,但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剛剛講過的法佈施。
以上所講的就是佈施波羅蜜多。
第二、持戒
持戒可以分兩種。第一是持守小乘不傷害眾生的戒律;第二是持守大乘利益眾生的戒律。
如何具備呢?要儘量想辦法,在放生的過程當中,不讓動物受傷。魚從筐裏跳到筐蓋上面或地上時,身體有可能會受傷。平時比較常見的是,很多人抓起來就扔到河裏。這樣不對,除了鳥類動物,抓起來就扔,它會有很大的恐懼感,精神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如果這樣做,下一世我們就有可能成為精神不正常的人,所以不能這樣扔。抓了以後,輕輕地放回筐裏。在沒有念經,沒有放甘露丸之前儘量不要放。如果沒有念經,沒有放甘露丸,系解脫也沒有擱它們頭上之前就放了,對這些生命來說是很大的損失,所以不能放。
放生的行為也斷除了一些罪過。譬如說放一條魚,第一,魚市場的老闆如果把這條魚賣給餐館,他就有殺生的罪過,我們買下來以後,免除了他的罪過;第二,如果我們不買這條魚,餐館裏的廚師會殺它,我們買了以後,免除了廚師的罪業。第三,在餐館裏那些吃魚的人,也有殺生的罪過。我們買了以後,就斷除了第三個殺生的罪過。抓魚的農民在抓魚的時候,不知道是要放生還是殺生,所以不一定能免他的罪過,但其他的三個罪業都可以消除。放生的時候,儘量不要傷害那些放生的動物或是其他人的心,就是利益眾生。
這樣放生就是持戒。
第三、忍辱
在放生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困難。譬如,嚴寒酷暑,身體勞累,蚊蟲叮咬以及別人的刁難等等,遇到這些外境時要觀想這是我消除罪業很好的方法,或按《入菩薩行》裏講的自他相換,即我替一切眾生承受這些痛苦。雖然是一些小的痛苦,但這樣觀想,這樣思維,也可以積累很大的資糧。所以,要安忍身體上的一切艱難困苦。如果遇到別人製造違緣,也不能與人爭吵,生起嗔恨心,要忍受別人的無理取鬧。這些就是忍辱。
第四、精進
精進是對修法有歡喜心。在放生的時候,應該是每個人都對放生有歡喜心的。有歡喜心,精進也具備了。
第五、禪定
禪定如何具備呢?有人想,禪定就是打坐,我們也沒有打坐,不可能具備吧。不對,也可以具備。經書上有記載,講經說法或做其他善事,都可以具備禪定。譬如說法的時候,認認真真講,不胡思亂想,這就是禪定。放生的時候,念經的時候,一心一意去想,認認真真去放,這就是禪定。如果念經的時候,口雖然在念,心裏在想另外的事情,這就是散亂,就不具備禪定。禪定是心平靜下來的一種狀態。放生的時候,一心祈禱佛陀或對這些生命發慈悲心,這就是禪定。
第六、智慧
智慧如何具備呢?放生的時候,知道這樣做是大乘佛法,這樣做有善根。因為這樣做的話,有很多眾生都能夠得到利益等等,放這些眾生的時候,念誦經文、佛號、咒語,就具備了智慧。如果再完善一點,在放生的時候,要觀三輪體空,要知道自己、被放的生命、放生的活動,這三個都是如幻如夢的。如果有這樣的見解和證悟,那自然是智慧。如果沒有這樣的見解,那我們剛剛所講的那些,也是智慧。
這樣放生,就具備了六度。如果能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回向菩提的三殊勝攝持,放生就是非常殊勝的行善。
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殺生的罪過無窮無盡。不要說無始以來,就是這一世,從出生到現在,殺生的罪過也有很多,足夠將我們趕向地獄,放生就是最好的對治力。同時還要發心,從此以後,不故意去殺害眾生,如果有這樣的決心,殺生的罪過是一定能清淨的,這毋庸置疑。如果不能這樣下決心,也可以在生命裏選擇。譬如說從今天起,生生世世不殺蛇或不殺泥鰍,這樣發誓再放生的話,就可以清淨無始以來到現在我們殺蛇、殺泥鰍的罪過,但殺其他生命的罪過不能清淨。
如果我們今天發誓,從今天起,我不殺恐龍。這樣發誓有沒有意義呢?很多人都認為,恐龍你想殺也殺不了,這沒什麼意義。但不是這樣,這也有意義。有什麼意義呢?這種動物曾經存在過,所以我們以前肯定殺過。現在這樣發誓,雖然其他的殺生罪過不能清淨,但殺恐龍的罪過是能夠清淨的。如果能夠發誓所有的生命都不殺,那就是殺所有生命的罪過都可以清淨。如果針對某種特殊的對境,發誓不殺生的話,那就是殺這種對境的罪業能夠清淨。
放生是清淨殺生罪業最好的一種對治方法。但是,如果僅僅為了清淨自己的罪障去放生,雖然罪業可以清淨,但這不屬於大乘佛法。將放生作為自己清淨殺生罪業的對治力,還是發大乘的菩提心,全由自己選擇。
過去無量的佛陀,包括釋迦牟尼佛,當初發菩提心的時候,發誓度化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成佛之後自己成佛。但我們尚未成佛之時,他們已經成佛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釋迦牟尼佛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不是。佛的悲心廣大,所以這樣發願。因為他的發願非常偉大,非常殊勝,所以能很快成佛。而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考慮一己私利,至今還在輪回裏掙扎。所以,是否能夠成佛,一切取決於自己的發心。
有些人認為,魚市場的生命如恒河沙,我們買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所以很失望。那麼多魚是買不完的,那麼放生究竟有多大意義呢?
想解救所有的生命,不要說我們,即使佛也無能為力。佛也只能度化有緣的眾生,面對無緣的眾生,佛也無可奈何。放生也是這樣,即使你富如帝釋天,也買不完所有的生命。因為眾生是無邊無際的,佛度化眾生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我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只有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眾生。
每一個參加放生的人,都能得到同樣的善根,這在經書裏有記載。譬如我們一百個人去殺一個人,這個罪過不是我們一百個人分,而是每一個人都有殺一個人的完整罪過。行善也是這樣。譬如說一百個人去放一條生命,每一個人都有放一條生命的功德,不是這一個功德一百個人分。我們現在已經放了將近兩個億的生命,參加放生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這份功德。這種善法本身就不可思議,如果再加上如理如法地發心和回向,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一定能夠清淨我們所有的罪業。
這就是關於放生的簡單開示。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究竟佛有多少個?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由於應化不同,各有別號,或取因言「彌勒佛」或取果言「阿彌陀佛」,或取性言「毗盧遮那佛」,取相言「盧舍那佛」,取行言「釋迦牟尼佛」,取願言「阿閦佛」、「藥師佛」,佛佛各異。然而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無有差別,誠所謂「佛佛道同」,故有十種尊號,為諸佛的通號,譬如「釋迦牟尼佛」也可以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釋迦牟尼世尊」;「阿彌陀佛」也可以稱作「阿彌陀如來」。也就是說,單說如來、佛,並未具體確指哪一尊佛。
曾經有人問佛緣人,究竟佛是指一個人(佛陀),還是其實世上有很多的佛呢?這問題相信困擾著剛接觸佛教的有緣人。佛既是很多,又是一。成佛的因各有不同,故佛名,佛土各異,可以說,以人類的意識來識別的話,佛的數目極大,橫跨了有宇宙無宇宙,有時間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然而,從佛的角度看來,佛,就是佛。各佛因他心通,不著分別,也不著實相的分別,可說是唯一。你心內向一佛祈求,佛佛感應,如露天廣場的廣播,又如共用一眼看戲,佛佛一佛。

宇宙的誕生

宇宙始于何時?將止于何時?這是宇宙留給人類最為神秘,也最難解釋的謎題。雖然宇宙大爆炸說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已經默認了宇宙誕生于近14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宇宙萬物、星係、地球、生命都是在大爆炸之後逐漸形成的。然而,在這個理論出世之後,很多人也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在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5月5 日《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稱解答了這個讓科學家們為之爭論不休的謎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波爾·施泰恩加德和英國劍橋大學的尼爾·圖爾克這兩名理論物理學家在這篇論文裏共同提出了一個理論,即宇宙大爆炸發生了不止一次,宇宙一直經歷著“生死輪回”的過程,而我們所認為的14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並非宇宙誕生的絕對起點,那只是宇宙的一次新生。

誰讓宇宙加速膨脹

讓科學家們注意到宇宙大爆炸不僅只有一次的是被科學家拋棄後又重新拾起的“宇宙常量”。所謂宇宙常量,是對真空中的能量的數學表述,並用希臘字母的第11個字母“拉姆達”表示,這種能量也被認為是神秘的“暗能量”,而這種神秘能量正在讓宇宙不斷加速膨脹。

美國太空網5月8日對英美科學家這一研究的報道中稱,當初愛因斯坦首次提出宇宙常量時,是想證明在宇宙間存在一種能量抗衡著星體間的重力作用,使得各星體不會因為相互的吸引而合到一起,最終讓整個宇宙的物質都融合成一體,因此他也想證明宇宙是靜止的,沒有生長也沒有萎縮。但沒過多久,愛因斯坦就拋棄了這個理論,他稱自己犯下了一生“最大的錯誤”。因為經他自己的廣義相對論公式的計算,宇宙正在膨脹,而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經過觀察也證實了宇宙確實在膨脹。

20世紀90年代末期,“拉姆達”被科學家們重新拾起,這時一些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不僅僅在膨脹,而且速度正在加快,科學家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神秘力量導致了這一結果,于是“暗能量”這個詞便產生了。並且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就是宇宙常量“拉姆達”,在宇宙大爆炸後“拉姆達”沒有和重力“平分天下”,保持宇宙的平衡,而是從重力手中奪權,使星體間越來越遠,宇宙不斷膨脹。

宇宙常量應該幾何

宇宙常量該有多大,這是宇宙大爆炸發生次數的關鍵。美英科學家波爾·施泰恩加德和尼爾·圖爾克就是在對宇宙常量的大小計算中發現了宇宙大爆炸不應該只發生了一次。

科學界一直都試圖解釋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自然界中的那麼多常量的值都是那麼正好,剛好讓生命存在。如果“拉姆達”太大,那麼宇宙就會在大爆炸後立刻迅速膨脹並撐破,就像吹爆的氣球,那麼生命就不可能在百億年後存在了。波爾教授在接受太空網的採訪中說:“‘拉姆達’的值是物理學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讓我們非常的迷惑。”甚至科學界出現了“人擇原理”,即宇宙常量恰當地選擇了人類生存,而人類也恰好選擇了在這樣一個常量條件下出現,而人類又回頭研究著為什麼宇宙常量大小會剛好讓人類生存。這聽起來確實不可思議,尼爾教授稱:“這簡直太糟了,真的該被拋棄了。這個理論就是想說明人類永遠不會了解宇宙的奧秘,這就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為了找到“人擇原理”之外合理的解釋,兩位科學家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計算宇宙常量,但得到的結果要比實際觀測到的宇宙常量大得多,是實際值的10的100次方倍,也就是根本不適合現在宇宙中的生命生存。宇宙常量的大小說到底還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因此波爾教授和尼爾教授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宇宙常量(也就是“暗能量”)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但是經過進一步的計算後,他們發現140億年根本不夠將爆炸後的值減弱的現在這個值。劍橋大學的尼爾教授說:“人們認為時間開始于那次大爆炸,但從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而我們的推論看起來就非常的激進: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存在時間的。”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金光明經卷二 四天王品第六

 

金光明經卷第二

北涼三藏法師曇無讖譯


金光明經

四天王品第六


爾時毘沙門天王。提頭賴吒天王。毘留勒叉天王。毘留博叉天王。俱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經典眾經之王。諸佛世尊之所護念。莊嚴菩薩深妙功德。常為諸天之所恭敬。能令天王心生歡喜。亦為護世之所讚歎。此經能照諸天宮殿。是經能與眾生快樂。是經能令地獄餓鬼畜生諸河焦乾枯竭。是經能除一切怖畏。是經能卻他方怨賊。是經能除穀貴饑饉。是經能愈一切疫病。是經能滅惡星變異。是經能除一切憂惱。舉要言之。是經能滅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百千苦惱。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經典。若在大眾廣宣說時。我等四王及餘眷屬。聞此甘露無上法味。增益身力心進勇銳具諸威德。世尊。我等四王。能說正法修行正法。為世法王以法治世。世尊。我等四王及天龍鬼神。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以法治世。遮諸惡鬼噉精氣者。世尊。我等四王二十八部諸鬼神等。及無量百千鬼神。以淨天眼過於人眼。常觀擁護此閻浮提。世尊。是故我等名護世王。若此國土有諸衰耗怨賊侵境饑饉疾疫種種艱難。若有比丘受持是經。我等四王當共勸請。令是比丘以我力故。疾往彼所國邑郡縣。廣宣流布是金光明微妙經典。令如是等種種百千衰耗之事悉皆滅盡。世尊。如諸國王所有土境。是持經者若至其國。是王應當往是人所聽受如是微妙經典。聞已歡喜復當護念恭敬是人。世尊。我等四王。復當勤心擁護是王及國人民。為除衰患令得安隱。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是經。若諸人王有能供給施其所安。我等四王。亦當令是王及國人民一切安隱具足無患。世尊。若有四眾受持讀誦是妙經典。若諸人王有能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我等四王。

亦復當令如是人王於諸王中常得第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亦令餘王欽尚羨慕稱讚其善。爾時世尊讚歎護世四天王等。善哉善哉。汝等四王。過去已曾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於諸佛所種諸善根。說於正法修行正法。以法治世為人天王。汝等今日長夜利益於諸眾生行大悲心。施與眾生一切樂具。能遮諸惡勤與諸善。以是義故。若有人王能供養恭敬此金光明微妙經典。汝等正應如是護念。滅其苦惱與其安樂。汝等四王及諸眷屬。無量無邊百千鬼神。若能護念如是經者。即是護持去來現在諸佛正法。汝等四王及餘天眾百千鬼神。與阿脩羅共戰鬥時。汝等諸天常得勝利。汝等若能護念此經。悉能消伏一切諸苦。所謂怨賊饑饉疾疫。若四部眾有能受持讀誦此經。汝等亦應勤心守護。為除衰惱施與安樂。爾時四王復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經典。於未來世在所流布。若國土城邑郡縣村落隨所至處。若諸國王以天律治世。復能恭敬至心聽受是妙經典。

并復尊重供養供給持是經典四部之眾以是因緣。我等時時得聞如是微妙經典。聞已即得增益身力。心進勇銳具諸威德。是故我等及無量鬼神。當隱形隨其妙典所流布處。而作擁護令無留難。亦當護念聽是經典諸國王等及其人民。除其患難悉令安隱。他方怨賊亦使退散。若有人王聽是經時。鄰國怨敵興如是念。當具四兵壞彼國土。世尊。以是經典威神力故。爾時鄰敵更有異怨為作留難。於其境界起諸衰惱災異疫病。爾時怨敵起如是等諸惡事已。備具四兵。發向是國規往討罰我等爾時。當與眷屬無量無邊百千鬼神。隱蔽其形為作護助。令彼怨敵自然退散。起諸怖懅種種留難。彼國兵眾尚不能到。況復當能有所破壞。爾時佛讚四天王等。善哉善哉。汝等四王。

乃能擁護我百千億那由他劫所可修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諸人王受持是經恭敬供養者。為消衰患令其安樂。復能擁護宮殿舍宅城邑村落國土邊疆。乃至怨賊悉令退散。滅其衰惱令得安隱。亦令一切閻浮提內所有諸王無諸凶衰鬥訟之事。四王當知。此閻浮提八萬四千城邑聚落。八萬四千諸人王等。各於其國娛樂快樂。各各於國而得自在。於自所有錢財珍寶。各各自足不相侵奪。如其宿世所修集業隨業受報。不生惡心貪求他國。各各自生利益之心。生於慈心安樂之心不諍訟心不破壞心無繫縛心無楚撻心。各於其土自生愛樂。上下和睦猶如水乳。心相愛念增諸善根。以是因緣故。此閻浮提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大地沃壤。陰陽調和時不越序。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風雨隨時無諸災橫。人民豐實自足於財心無貪吝。亦無嫉妒等行十善。其人壽終多生天上。天宮充滿增益天眾。若未來世有諸人王聽是經典。及供養恭敬受持是經四部之眾。是王則為安樂利益汝等四王及餘眷屬無量百千諸鬼神等。何以故。汝等四王。若得時時聞是經典。則為已得正法之水。服甘露味增益身力。心進勇銳具諸威德。是諸人王。若能至心聽受是經。則為已能供養於我。若供養我則是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若能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則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之聚。以是因緣。是諸人王應得擁護。及后妃婇女中宮眷屬諸王子等亦應得護。衰惱消滅快樂熾盛。宮殿堂宇安隱清淨無諸災變。護宅之神增長威德。亦受無量歡悅快樂。是諸國土所有人民。悉受種種五欲之樂。一切惡事悉皆消滅。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未來之世若有人王。欲得護身及后妃婇女諸王子等宮殿屋宅。得第一護身所王領最為殊勝。具不可思議王者功德。欲得攝取無量福聚。國土無有他方怨賊。無諸憂惱及諸苦事。世尊。如是人王。不應放逸散亂其心。應生恭敬謙下之心。應當莊嚴第一微妙最勝宮宅。種種香汁持用灑地。散種種華敷大法座師子之座。兼以無量珍琦異物而為校飾。張施種種無數微妙幢幡寶蓋。當淨洗浴以香塗身。著好淨衣纓絡自嚴。坐卑小座不自高大。除去自在離諸放逸。謙下自卑除去驕慢。正念聽受如是妙典。於說法者生世尊想。復於宮內后妃王子婇女眷屬。生慈哀心和顏與語。勸以種種供養之具供養法師。是王爾時既勸化已。即生無量歡喜快樂。心懷悅豫倍復自勵。不生疲倦多作利益。於說法者倍生恭敬。爾時佛告四天大王。爾時人王。應著白淨鮮潔之衣。種種纓絡齊整莊嚴。執持素白微妙上蓋。服飾容儀不失常則。躬出奉迎說法之人。何以故。是王如是隨其舉足步步之中。即是供養值遇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復得超越如是等劫生死之難。復於來世爾所劫中。常得封受轉輪王位。隨其步步亦得如是現世功德不可思議自在之力。常得最勝極妙七寶人天宮殿。在在生處增益壽命。言語辯了人所信用。無所畏忌有大名稱。常為人天之所恭敬。天上人中受上妙樂。得大勢力具足威德。身色微妙端嚴第一。常值諸佛遇善知識。成就具足無量福聚。汝等四天王。如是人王。見如是等種種無量功德利益。是故此王應當躬出奉迎法師。若一由旬至百千由旬。於說法師應生佛想。應作是念。今日釋迦如來正智。入於我宮受我供養為我說法我聞是法。即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為得值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已為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得畢竟三惡道苦。我今已種百千無量轉輪聖王釋梵之因。已種無邊善根種子。已令無量百千萬億諸眾生等度於生死。已集無量無邊福聚。後宮眷屬已得擁護。宮宅諸衰悉已消滅。國土無有怨賊棘刺。他方怨敵不能侵陵。汝等四王。如是人王。應作如是供養正法。清淨聽受是妙經典。及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持是經典四部之眾。亦當迴此所得最勝功德之分。施與汝等及餘眷屬諸天鬼神。聚集如是諸善功德。現世常得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自在之利。威德勢力成就具足。能以正法摧伏諸惡。爾時四王白佛言。世尊。若未來世有諸人王。作如是等恭敬正法。至心聽受是妙經典。及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持是經典四部之眾。嚴治舍宅香汁灑地。專心正念聽說法時。我等四王亦當在中共聽此法。願諸人王為自利故。以己所得功德少分施與我等。世尊。是諸人王於說法者所坐之處。為我等故燒種種香供養是經。是妙香氣。於一念頃即至我等諸天宮殿。其香即時變成香蓋。其香微妙金色晃耀照我等宮釋宮梵宮。大辯天神。功德天神。堅牢地神。散脂鬼神。最大將軍。二十八部鬼神大將。摩醯首羅。金剛密跡。摩尼跋陀鬼神大將。鬼子母。與五百兒子周匝圍繞。阿耨達龍王。娑竭羅龍王。如是等眾。自於宮殿各各得聞是妙香氣。及見香蓋光明普照。是香蓋光明亦照一切諸天宮殿。佛告四王。是香蓋光明非但至汝四王宮殿。何以故。是諸人王手擎香爐。供養經時其香遍布。於一念頃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大海。百億須彌山。百億大鐵圍山小鐵圍山及諸山王。百億四天下。百億四天王。百億三十三天。乃至百億非想非非想天。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三十三天。一切龍鬼。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宮殿虛空悉滿種種香煙雲蓋。其蓋金光亦照宮殿。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種種香煙雲蓋。皆是此經威神力故。是諸人王手擎香爐供養經時。種種香氣。不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

於一念頃亦遍十方無量無邊恒河沙等百千萬億諸佛世界。於諸佛上虛空之中。亦成香蓋。金光普照。亦復如是。諸佛世尊聞是妙香。見是香蓋及金色光。於十方界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作如是等神力變化已。異口同音於說法者稱讚。善哉善哉。大士。汝能廣宣流布如是甚深微妙經典。則為成就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之聚。若有聞是甚深經典所得功德則為不少。況持讀誦為他眾生開示分別演說其義。何以故。善男子。此金光明微妙經典。無量無邊億那由他諸菩薩等。若得聞者。即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十方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現在諸佛。異口同聲作如是言。善男子。汝於來世必定當得坐於道場菩提樹下。於三界中最尊最勝。出過一切眾生之上。勤修力故受諸苦行。善能莊嚴菩提道場。能壞三千大千世界外道邪論。摧伏諸魔怨賊異形。覺了諸法第一寂滅清淨無垢甚深無上菩提之道。善男子。汝已能坐金剛座處。轉於無上諸佛所讚十二種行甚深法輪。能擊無上最大法鼓。能吹無上極妙法螺。能豎無上最勝法幢。能然無上極明法炬。能雨無上甘露法雨。能斷無量煩惱怨結。能令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眾。度於無涯可畏大海。解脫生死無際輪轉。值遇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佛。爾時四天王復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經典。能得未來現在種種無量功德。是故人王。若得聞是微妙經典。則為已於百千萬億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我以敬念是人王故。復見無量福德利故。我等四王及餘眷屬無量百千萬億鬼神。於自宮殿見是種種香煙雲蓋瑞應之時。我當隱蔽不現其身。為聽法故。當至是王所至宮殿講法之處。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大辯天神。功德天神。堅牢地神。散脂鬼神。大將軍等。二十八部鬼神。大將摩醯首羅。金剛密跡。摩尼跋陀鬼神。大將鬼子母及五百兒子。周匝圍繞。阿耨達龍王。娑竭羅龍王。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鬼神諸天。如是等眾為聽法故。悉自隱蔽不現其身。至是人王所止宮殿講法之處。世尊。我等四王及餘眷屬無量鬼神。悉當同心以是人王為善知識。同共一行善相應行。能為無上大法施主。以甘露味充足我等。我等應當擁護是王。除其衰患令得安隱。及其宮宅國土城邑。諸惡災患悉令消滅。世尊。若有人王。於此經典心生捨離不樂聽聞。其心不欲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若四部眾有受持讀誦講說之者。亦復不能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我等四王及餘眷屬無量鬼神。即便不得聞此正法。背甘露味失大法利。無有勢力及以威德。減損天眾增長惡趣。世尊。我等四王及無量鬼神捨其國土。不但我等。亦有無量守護國土諸舊善神皆悉捨去。我等諸王及諸鬼神既捨離已。其國當有種種災異。一切人民失其善心。唯有繫縛瞋恚鬥諍。互相破壞多諸疾疫。彗星現怪流星崩落。五星諸宿違失常度。兩日並現日月薄蝕。白黑惡虹數數出現。大地震動發大音聲。暴風惡雨無日不有。穀米勇貴饑饉凍餓。多有他方怨賊侵掠其國。人民多受苦惱。其地無有可愛樂處。世尊。我等四王及諸無量百千鬼神。并守國土諸舊善神。遠離去時生如是等無量惡事。世尊。若有人王。欲得自護及王國土多受安樂。欲令國土一切眾生悉皆成就具足快樂。欲得摧伏一切外敵。欲得擁護一切國土。欲以正法正治國土。欲得除滅眾生怖畏。世尊。是人王等。應當必定聽是經典。及恭敬供養讀誦受持是經典者。我等四王及無量鬼神。以是法食善根因緣。得服甘露無上法味。增長身力心進勇銳增益諸天。何以故。以是人王至心聽受是經典故。如諸梵天說出欲論。釋提桓因種種善論。五通之人神仙之論。世尊。梵天釋提桓因五神通人。雖有百千億那由他無量勝論。是金光明於中最勝。所以者何。如來說是金光明經。為眾生故。為令一切閻浮提內諸人王等以正法治。為與一切眾生安樂。為欲愛護一切眾生。欲令眾生無諸苦惱。無有他方怨賊棘刺。所有諸惡背而不向。欲令國土無有憂惱。以正法教無有諍訟。是故人王各於國土。應然法炬熾然正法增益天眾。我等四王及無量鬼神。閻浮提內諸天善神。以是因緣。得服甘露法味充足。得大威德進力具足。閻浮提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安樂其處。復於來世無量百千不可思議那由他劫。常受微妙第一快樂。復得值遇無量諸佛種諸善根。然後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如是等無量功德。悉是如來正遍知說。如來過於百千億那由他諸梵天等。以大悲力故。亦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釋提桓因。以苦行力故。是故如來為諸眾生。演說如是金光明經。若閻浮提一切眾生及諸人王。世間出世間所作國事。所造世論皆因此經。欲令眾生得安樂故。釋迦如來示現是經廣宣流布。世尊。以是因緣故。是諸人王。應當必定聽定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經。爾時佛復告四天王。汝等四王及餘眷屬。無量百千那由他鬼神。是諸人王。若能至心聽是經典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汝等四王。正應擁護滅其衰患而與安樂。若有人能廣宣流布如是妙典。於人天中大作佛事。能大利益無量眾生。如是之人。汝等四王。必當擁護莫令他緣而得擾亂。令心恬靜受於快樂。續復當得廣宣是經。爾時四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於世尊前以偈讚曰

 佛月清淨   滿足莊嚴   佛日暉曜   放千光明
 如來面目   最上明淨   齒白無垢   如蓮華根
 功德無量   猶如大海   智淵無邊   法水具足
 百千三昧   無有缺減   足下平滿   千輻相現
 足指網縵   猶如鵝王   光明晃耀   如寶山王
 微妙清淨   如鍊真金   所有福德   不可思議
 佛功德山   我今敬禮   佛真法身   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   如水中月   無有障礙   如焰如化
 是故我今   稽首佛月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此金光明   諸經之王   甚深最勝   為無有上
 十力世尊   之所宣說   汝等四王   應當勤護
 以是因緣   是深妙典   能與眾生   無量快樂
 為諸眾生   安樂利益   故久流布   於閻浮提
 能滅三十   大千世界   所有惡趣   無量諸苦
 閻浮提內   諸人王等   心生慈愍   正法治世
  若能流布   此妙經典   則令其土   安隱豐熟
  所有眾生   悉受快樂   若有人王   欲愛己身
  及其國土   欲令豐盛   應當至心   淨潔洗浴
 往法會所   聽受是經   是經能作   所有善事
 摧伏一切   內外怨賊   復能除滅   無量怖畏
 是諸經王   能與一切   無量眾生   安隱快樂
 譬如寶樹   在人家中   悉能出生   一切珍寶
 是妙經典   亦復如是   悉能出生   諸王功德
 如清冷水   能除渴乏   是妙經典   亦復如是
 能除諸王   功德渴乏   譬如珍寶   異物篋器
 悉在于手   隨意所用   是金光明   亦復如是
 隨意能與   諸王法寶   是金光明   微妙經典
 常為諸天   恭敬供養   亦為護世   四大天王
 威神勢力   之所護持   十方諸佛   常念是經
 若有演說   稱讚善哉   亦有百千   無量鬼神
 從十方來   擁護是人   若有得聞   是妙經典
 心生歡喜   踊躍無量   閻浮提內   無量大眾
 皆悉歡喜   集聽是經   聽是經故   具諸威德
 增益天眾   精氣身力

爾時四天王聞是偈已。白佛言。世尊。 我從昔來未曾得聞如是微妙寂滅之法。 我聞是已心生悲喜涕淚交流。舉身戰動肢節怡解。復得無量不可思議具足妙樂。 以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 供養奉散於如來上。作如是等供養佛已。復白佛言。 世尊。我等四王。各各自有五百鬼神。 常當隨逐是說法者而為守護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普賢菩薩十願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普賢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為釋迦佛的右侍奉。
  在佛教中,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分別代表智與理。文殊菩薩是智慧之極者,而普賢菩薩則是理之極者,理即情理。對普賢菩薩而言,情理之極是願眾生俱可脫離六道輪迴,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普賢菩薩曾發大願為:「願我臨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成生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偏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華嚴經》記序普賢菩薩行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 ;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佛教說他專管「理德」,表「大行」。普賢又譯成「遍吉」,他的職責是把佛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可謂功德無量。而普賢菩薩在佛教中是有崇高的地位。
  普賢的來歷,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
  《華嚴經》說他是諸佛之子。
  《悲華經》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第八子,與觀音、大勢至、文殊是親兄弟。
  《小乘經》則把普賢說成是女性定妙庄王的二女兒, 即觀世音的二姐。這是中國人的說法。
  依昭佛教說法,菩薩是沒有什么性別之分的。唐朝以前的普賢像多是男身女相,宋代以后是女身女相。
  普賢的坐騎很特殊,是一頭大牙大白象。這種大自然并不存在的動物,其實也是種象征。佛教稱大牙人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顯行廣大功德圓滿」 。
  與觀音、文殊、地藏一樣,中國佛教徒為普賢,這位大菩薩也在中國選擇了說法道場──四川峨眉山。峨眉山峰巒疊嶂,氣勢磅礡,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本為道教勝地是道教二十六洞天的第七洞天,不久為和尚們看中,后來居上,并逐步發展為普賢道場,成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華嚴經》說有座光明山,普賢住在這里常常給:千弟子之說法。中國佛教理家便把「光明山」指為峨眉山,因此山畫有佛光,夜有「聖燈」,一片「光明」。《雜花經》更明確宣稱普賢曾顯像于峨眉山中,化度眾生,「密引世入」 。
  峨眉山至今尚存廟有七、八十座,峨眉山最早的寺廟是普賢寺,供奉的第一尊菩薩就是普賢。山中各大寺廟都有普賢殿,因普賢是釋迦牟尼佛的隨侍菩薩,故普賢殿大多是寺廟的最后一殿。
  峨眉山的頂峰,即著名的「金頂」,這里是觀日出、云海和「佛光」的寶地。由于陽光照在云霧表面產生的衍射現象,云層上有時會出現絢麗多彩的光環,光環中心出現的人影,是人在陽光下的投影,每人眼中見到的光環,只能映出自己的身影,互不干擾,這就是所謂奇的「佛光」 。這種難得的自然景觀,自古以來不知陶醉了多少人。
  供奉普賢菩薩,宜只用鮮花水果或珍珠寶石。若同時誦讀「普賢菩薩行願品」,則功德無量,可能對家有不如意事,久疾不癒者,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福報。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生供如來,
最勝安樂於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著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喜得勝壽命,此人喜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諸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性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應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著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宣說,
果報惟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大般涅槃經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回目录 | 上一页 | 下一页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作大药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不可治人。如来何故不先为其演说正法后为菩萨。如来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

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若欲教告之时。应先教谁先亲爱谁当先教谁知世间事。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应先教授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虽无信心恭敬之心。为愍念故次复教之。善男子。如来亦尔。其三子者。初喻菩萨中喻声闻后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中微细之义。我先已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生后世诸善种子。

善男子。如三种田。一者渠流便易。无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卤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高/木]草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世尊。先种初田次第二田后及第三。初喻菩萨次喻声闻后喻一阐提。

善男子。譬如三甖。一者完二者漏三者破。若欲盛置乳酪水苏先用何者。世尊。应用完者次用漏者后及破者。其完净者喻菩萨僧漏喻声闻破喻一阐提。善男子。如三病人俱至医所。一者易治。二者难治。三者不可治。善男子。医若治者当先治谁。世尊。应先治易次及第二后及第三。何以故为亲属故。其易治者喻菩萨僧。其难治者喻声闻僧。不可治者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无善果。以怜愍故为种后世诸善子故。

善男子。譬如大王有三种马。一者调壮大力。二者不调齿壮大力。三者不调羸老无力。王若乘者当先乘谁。世尊。应当先乘调壮大力。次用第二后用第三。善男子。调壮大力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种后世诸善种子。

善男子。如大施时有三人来。一者贵族聪明持戒。二者中姓钝根持戒。三者下姓钝根毁戒。善男子。是大施主应先施谁。世尊。应先施于贵姓之子利根持戒。次及第二后及第三。其第一者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善男子。如大师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及一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

善男子。我于一时住王舍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于初夜为天帝释演说法要。弟子法应后师眠卧。尔时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恶念。时王舍城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则语汝若不止。当将汝付薄拘罗鬼。尔时善星反被拘执而语我言。速入禅室薄拘罗来。我言痴人汝常不闻如来世尊无所畏耶。尔时帝释即语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即语言。憍尸迦。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佛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干踡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婬劮。是人杀害父母食噉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干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我言痴人。苦得尼干实非罗汉。不能解了阿罗汉道。善星复言。何因缘故阿罗汉人于阿罗汉而生嫉妒。我言痴人。我于罗汉不生嫉妒。而汝自生恶邪见耳。若言苦得是罗汉者。却后七日当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于食吐鬼中。其同学辈当舁其尸置寒林中。尔时善星即往苦得尼干子所语言。长老。汝今知不。沙门瞿昙记汝。七日当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于食吐鬼中。同学同师当。舁汝尸置寒林中。长老。好善思惟作诸方便。当令瞿昙堕妄语中。尔时苦得闻是语已即便断食。从初一日乃至六日。满七日已便食黑蜜。食黑蜜已复饮冷水饮冷水已腹痛而终。终已同学舁其尸丧置寒林中。即受食吐饿鬼之形在其尸边。善星比丘闻是事已。至寒林中见苦得身。受食吐形在其尸边踡脊蹲地。善星语言。大德死耶。苦得答言。我已死矣。云何死耶。答言。因腹痛死。谁出汝尸。答言。同学。出置何处。答言。痴人汝今不识是寒林耶。得何等身。答言。我得食吐鬼身。善星。谛听如来善语真语时语义语法语。善星。如来口出如是实语。汝于尔时云何不信。若有众生不信如来真实语者。彼亦当受如我此身。尔时善星即还我所作如是言。世尊。苦得尼干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我言痴人。阿罗汉者无有生处。云何而言苦得生于三十三天。世尊。实如所言苦得尼干。实不生于三十三天。今受食吐饿鬼之身。我言痴人。诸佛如来诚言无二。若言如来有二言者无有是处。善星即言。如来尔时虽作是说我于是事都不生信。善男子。我亦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失四禅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于尔时告善星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言巧妙字义真正。所说无杂具足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复作是言。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连禅河可共往问。尔时如来即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狱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入佛法无量宝聚空无所获。乃至不得一法之利。以放逸故恶知识故。譬如有人虽入大海多见众宝而无所得以放逸故。又如入海虽见宝聚自戮而死。或为罗刹恶鬼所杀。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入佛法已为恶知识罗刹大鬼之所杀害。善男子。是故如来以怜愍故常说善星多诸放逸。善男子。若本贫穷于是人所虽生怜愍其心则薄。若本巨富后失财物。于是人所生于怜愍其心则厚。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受持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然后退失甚可怜愍。是故我说善星比丘多诸放逸。多放逸故断诸善根。我诸弟子有见闻者。于是人所无不生于重怜愍心。如初巨富后失财者。我于多年常与善星共相随逐。而彼自生恶邪之心。以恶邪故不舍恶见。善男子。我从昔来见是善星有少善根如毛发许。终不记彼断绝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以其宣说无因无果无有作业。尔乃记彼永断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有善知识以手挠之。若得首发便欲拔出。久求不得尔乃息意。我亦如是求觅善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济。终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发许。是故不得拔其地狱。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何故记彼当堕阿鼻地狱。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我欲坏彼恶邪心故。记彼善星以放逸故堕于地狱。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所说真实无二。何以故。若佛所记当堕地狱。若不堕者无有是处。声闻缘觉所记[卄/别]者。则有二种或虚或实。如目犍连在摩伽陀国遍告诸人。却后七日天当降雨时竟不雨。复记牸牛当生白犊。及其产时乃产驳犊。记生男者后乃产女

善男子。善星比丘常为无量诸众生等。宣说一切无善恶果。尔时永断一切善根。乃至无有如毛发许。善男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当断善根。犹故共住满二十年畜养共行。我若远弃不近左右。是人当教无量众生造作恶业。是名如来第五解力。

世尊。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善男子。一阐提辈断善根故众生悉有信等五根。而一阐提辈永断灭故。以是义故。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世尊。一阐提者终无善法。是故名为一阐提耶。

佛言。如是如是。世尊。一切众生有三种善。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一阐提辈亦不能断未来善法。云何说言断诸善法名一阐提耶善男子。断有二种。一者现在灭。二者现在障于未来。一阐提辈具。足二断。是故我言断诸善根。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唯有一发毛头未没。虽复一发毛头未没。而一毛头不能胜身。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未来世当有善根。而不能救地狱之苦。未来之世虽可救拔。现在之世无如之何。是故名为不可救济。以佛性因缘则可得救。佛性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断。如朽败子不能生芽。一阐提辈亦复如是。

世尊。一阐提辈不断佛性佛性亦善。云何说言断一切善。

善男子。若诸众生现在世中有佛性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如世间中众生我性。佛性是常三世不摄。三世若摄名为无常。佛性未来以当见故。故言众生悉有佛性。以是义故。十住菩萨具足庄严乃得少见。迦叶菩萨言。世尊。佛性者常犹如虚空。何故如来说言未来。如来若言一阐提辈无善法者。一阐提辈于其同学同师父母亲族妻子。岂当不生爱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发斯问。佛性者犹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众生有三种身。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未来具足庄严清净之身得见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来。善男子。我为众生或时说因为果。或时说果为因。是故经中说命为食见色为触。未来身净故说佛性。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何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是故我于此经中说。众生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如其虚空有内外者。虚空不名为一为常。亦不得言一切处有。虚空虽复非内非外。而诸众生悉皆有之。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汝所言一阐提辈有善法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一阐提辈若有身业口业意业。取业求业施业解业。如是等业悉是邪业。何以故。不求因果故。善男子。如呵梨勒果根茎枝叶花实悉苦。一阐提业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诸根力。是故善能分别众生上中下根。能知是人转下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上。能知是人转上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下。是故当知众生根性无有决定。以无定故或断善根断已还生。若诸众生根性定者。终不先断断已复生。亦不应说一阐提辈堕于地狱寿命一劫。善男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定相。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知诸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听其出家。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善男子。若我不听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足十力

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是人虽具如是二法。不久能断一切善根具不善根。何以故。如是众生不亲善友不听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行。以是因缘能断善根具不善根。善男子。如来复知是人现世若未来世少壮老时。当近善友听受正法苦集灭道。尔时则能还生善根。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远。其水甘美具八功德。有人热渴欲往泉所。边有智者观是渴人。必定无疑当至水所。何以故。无异路故。如来世尊。观诸众生亦复如是。是故如来名为具足知诸根力。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

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舍三恶身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具足正信能修习道。修习道已能得解脱。得解脱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舍三恶身得三恶身。诸根不具生于边地。信邪倒见修习邪道。不得解脱常乐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护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鬘物。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经典。如爪上土。毁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鬘物。作一阐提断诸善根。不信是经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如来善知众生如是上中下根。是故称佛具知根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是知根力。是故能知一切众生上中下根利钝差别。知现在世众生诸根。亦知未来众生诸根。如是众生于佛灭后作如是说。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或不毕竟入于涅槃。或说有我或说无我。或有中阴或无中阴。或说有退或说无退。或言如来身是有为。或言如来身是无为。或有说言十二因缘是有为法。或说因缘是无为法。或说心是有常。或说心是无常。或有说言受五欲乐能障圣道或说不遮。或说世第一法唯是欲界或说三界。或说布施唯是意业。或有说言即是五阴。或有说言有三无为。或有说言无三无为。复有说言或有造色。复有说言或无造色。或有说言有无作色。或有说言无无作色。或有说言有心数法。或有说言无心数法。或有说言有五种有。或有说言有六种有。或有说言八戒斋。法优婆塞戒具足受得。或有说言不具受得。或说比丘犯四重已比丘戒在。或说不在。或有说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皆得佛道。或言不得。或说佛性即众生有。或说佛性离众生有。或有说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一阐提等皆有佛性。或说言无。或有说言有十方佛。或有说言无十方佛。如其如来具足成就知根力者。何故今日不决定说

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如是之义非眼识知。乃至非意识知。乃是智慧之所能知。若有智者我于是人终不作二。是亦谓我不作二说。于无智者作不定说而是无智亦复谓我作不定说。善男子。如来所有一切善行悉为调伏诸众生故。譬如医王所有医方悉为疗治一切病苦。善男子。如来世尊为国土故为时节故为他语故为诸人故为众根故。于一法中作二种说。于一名法说无量名。于一义中说无量名。于无量义说无量名。云何一名说无量名。犹如涅槃亦名涅槃。亦名无生亦名无出。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归依亦名窟宅。亦名解脱亦名光明。亦名灯明亦名彼岸。亦名无畏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闇亦名无碍。亦名无诤亦名无浊。亦名广大亦名甘露亦名吉祥。是名一名作无量名。云何一义说无量名。犹如帝释亦名帝释。亦名憍尸迦。亦名婆蹉婆。亦名富兰陀罗。亦名摩佉婆。亦名因陀罗。亦名千眼。亦名舍支夫。亦名金刚。亦名宝顶。亦名宝幢。是名一义说无量名。云何于无量义说无量名。如佛如来亦名如来义。异名异。亦名阿罗。呵义异名异亦名三藐三佛陀义异名异。亦名船师。亦名导师。亦名正觉。亦名明行足。亦名大师子王。亦名沙门。亦名婆罗门。亦名寂静。亦名施主。亦名到彼岸。亦名大医王。亦名大象王。亦名大龙王。亦名施眼。亦名大力士。亦名大无畏。亦名宝聚。亦名商主。亦名得脱。亦名大丈夫。亦名天人师。亦名大分陀利。亦名独无等侣。亦名大福田。亦名大智慧海。亦名无相。亦名具足八智。如是一切义异名异。善男子。是名无量义中说无量名。复有一义说无量名。所谓如阴亦名为阴。亦名颠倒。亦名为谛。亦名四念处。亦名四食。亦名四识住处。亦名为有。亦名为道。亦名为时。亦名众生。亦名为世。亦名第一义。亦名三修谓身戒心。亦名因果。亦名烦恼。亦名解脱。亦名十二因缘。亦名声闻辟支佛。亦名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亦名过去现在未来。是名一义说无量名。

善男子。如来世尊为众生故广中说略略中说广。第一义谛说为世谛。说世谛法为第一义谛。云何名为广中说略。如告比丘我今宣说十二因缘。云何名为十二因缘。所谓因果。云何名为略中说广。如告比丘我今宣说苦集灭道。苦者所谓无量诸苦。集者所谓无量烦恼。灭者所谓无量解脱。道者所谓无量方便。云何名为第一义谛说为世谛。如告比丘吾今此身有老病死。云何名为世谛说为第一义谛。如告憍陈如汝得法故名阿若憍陈如。是故随人随意随时。故名如来知诸根力。善男子。我若当于如是等义作定说者。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知根力。

善男子。有智之人当知香象所负非驴所胜。一切众生所行无量。是故如来种种为说无量之法。何以故。众生多有诸烦恼故。若使如来说于一行。不名如来具足成就知诸根力。是故我于余经中说。五种众生不应还为说五种法。为不信者不赞正信。为毁禁者不赞持戒。为悭贪者不赞布施。为懈怠者不赞多闻。为愚痴者不赞智慧。何以故。智者若为是五种人说是五事。当知说者不得具足知诸根力。亦不得名怜愍众生。何以故。是五种人闻是事已。生不信心恶心瞋心。以是因缘于无量世受苦果报。是故不名怜愍众生具知根力。是故我先于余经中告舍利弗。汝慎无为利根之人广说法语钝根之人略说法也。

舍利弗言。世尊。我但为怜愍故说。非是具足根力故说。

善男子。广略说法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如汝所言佛涅槃后。诸弟子等各异说者。是人皆以颠倒因缘不得正见。是故不能自利利他。善男子。是诸众生非唯一性一行一根一种国土一善知识。是故如来为彼种种宣说法要。以是因缘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为众生故开示演说十二部经。善男子。如来说是十二部经。非为自利但为利他。是故如来第五力者名为解力。是二力故如来深知是人现在能断善根。是人后世能断善根。是人现在能得解脱。是人后世能得解脱。是故如来名无上力士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三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因果命運正論(第六章 姻緣之緣機)

觀音菩薩 降

第七章 姻緣之緣機

  眾生在人生過程之際,有一大轉捩點,即是成家。男婚女嫁,本是陰陽
相生,綿綿不息之正倫。但隨著文明昌盛,觀念更動,許多前衛新穎之思想
潮流,淹沒舊有傳統倫理思想,乃至許多青壯年人,只要談感情,不論婚嫁
。姑不論其觀念正確與否,至少尚非不碰感情,一旦兩人之間有感情糾葛,
即有所謂緣機。

  試看今之世人,有許多人外在客觀條件均屬不差之人,但在婚姻路上(
包含情緣)有甚多波折阻障。甚者有人未及談論感情,即已夭折、情路中斷
;並且更有見不上幾面,即無音訊。不是條件差,而是情緣無法引起共鳴,
乃至無疾而終。

  許多人會因此灰心喪志,有些人甚至轉性、轉觀念,形成所謂不成家也
可以快樂過人生;甚至因此有所謂同性成戀之傾向。諸此種種,雖然有客觀
上及經濟因素,但不可否認,最大關鍵即在情緣(包含婚緣)之緣機無成熟
所致。

  會形成今生姻緣之顯成無力,不論是主觀上自己之因素,或客觀上整體
社會現象之因素,其人在累世間至少有種下二世以上破壞他人姻緣之因業,
在歷經輪迴,此一因業成熟,乃成為果報。所以遇此情形之人,當宜盡量在
日常生活周遭、親朋好友間,可以成人之美;若此情形可遇不可求,則可從
解因果著手,只要此一因業釋解,姻緣之機可以甚快顯現。

因果命運正論(第五章 家運之盛衰)

觀音菩薩 降   

第六章 家運之盛衰

  常聞許多人不平而云:「同樣的親族祖靈,但是他房受祖蔭較多,我房
較少,所以他房興盛;我房衰微」。乃怨恨祖靈不公!是否一個家庭的盛衰
,與祖蔭有絕對關鍵?答案是:有之。不過,沒有重要的前提因素之下,祖
蔭才是關鍵,否則也只是一個原因而已。什麼是前提?即是此一家庭成員之
各自因果業報。所以,一個家庭盛衰有其依序重要因素,最重要是個人因果
,其次才是祖蔭傷剋。

  吾淺舉一例,他房家運之所以興盛,一定有如下幾個現象:其一、各自
運程較少乖舛不順。其二、各自身體較少重大疾病。其三、各自事業(職場
)縱非一帆風順,至少也無動輒波折、挫敗。當然,還有各自在日常間較少
意外事故、災害;處事會有較多貴人相助。反之,自身家庭衰微,亦必有上
述相對應之事端,如各自多病苦、多災難、多事業不順,少貴人相助。兩相
加減,盛衰立判。

  眾生可以從上述了解到,個人之因果業報若無密集顯現討報於日常生活
中,相對可以減少許多開支,年深月久,則可累積一筆財富,乃至於家運逐
漸厚植平順機運而興旺。當然,有人可以說那是祖靈不公,偏袒特定鍾愛之
房系。吾必須解釋,祖靈風水對後代子孫不能說沒影響,但是眾生試想:先
人之對子孫,手心手背皆是肉,縱然會有特別疼愛之子女,但在身故之後,
豈會眼見自身之偏心而使某一特定房系發達,某一特定房系衰敗,並且苦難
連連?不但先靈不至如此,並且也無能力如此。最主要關鍵是在自身家庭之
因果業報,一旦身陷如此處境之時,眾生實不宜怪罪先靈,應反躬自省探察
自身罪累,以及因果報業是否已成熟顯現干礙,再針對各自因果報業化解,
必能從困境中解脫,逐漸步向興盛之家運。

  不過,此一例中也確實有完全遭受到祖靈所左右影響,但是少之又少。
吾理應加以闡述,以利眾生明白其干礙所在。若有一房真是持續衰微,而他
房卻甚興旺,且經查証(不論是仙神查示或堪輿師印証),其祖先大厝(即
墳墓)有刻意造作五行格局,龍虎兩邊,添造特定旺運於某一房系(特別註
明,此非祖靈刻意偏心,乃係子孫刻意存私。)因而造成某房持續受到祖先
風水之助蔭,而某房子孫卻遭到刻意傷剋而衰敗。若有此情形者,可以呈叩
於仙佛查示其磁場傷剋之程度,並可以加以化解(化解方式當會從其受害房
系之人所居厝場,加強防護,甚至更改五行磁場,以免持續受害。)唯,此
一情形必將牽動兄弟之間嫌隙,甚至鬧出鬩牆事端,必要謹慎處理。

因果命運正論(第五章 家運之共業)

觀音菩薩 降   

第四章 事業之興敗

  眾生處於人世間,維生所必須即在錢財,錢財何處來?即在工作。許多
人身在職場,有者一帆風順到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碰上大錯、小錯,都有人
擔下,或者為其消除;碰上升遷的機會,永遠都是列為優先考慮對象。但是
,有許多人卻是流血、流汗,認真工作,卻永遠得不到他人讚賞,甚至長官
老闆想盡辦法去之而後快。其中關鍵在哪裡?就在宿命。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太消極,也對。人定勝天,也是勉勵眾生要積
極努力面對挑戰,克服難關。不過,方向要對,如何努力去增加自身的動能
,就必須針對自身所缺失加強。淺舉一例而言:他人為何一帆風順?他的累
世造業中,必然福善多於惡怨。換言之,他所累積善福的能量,使其在職場
中有許多貴人善緣之助力,縱然一時挫敗,亦能東山再起,甚至可能不用遭
受挫折,即可化危為安,再創新機。因而職場(包括自行創業及就業之人)
若每多乖舛,甚至莫名阻障,必然是累世惡業多於善福。而且,此惡業均已
成熟,匯集在今生或此際運程上。

  綜此而言,此一宿命的關鍵,是在累世善惡福祿報象,而欲使此報象趨
於和緩化解,甚至轉換,當然要有針對此一宿命因果加以化解。

  事業有另一番現象:有的人要做什麼,不但求神問卜、不但自身命格及
屬性、五行查明清楚,並且資金、時間也都查明清楚,但是創業下來,沒多
久還是虧損累累,終致倒閉、關門大吉。其關鍵在福祿因緣是否成熟,因為
此一善能成熟,才能轉化為實際運程,才能在創業中有外來助力。眾生應有
相當感受,見許多人之發跡,好像也沒什麼努力,更不忌諱是否有所衝剋,
只憑一股幹勁,努力創業,努力開拓,就如此誤打誤撞,闖出一片天。關鍵
就在其人福祿成熟,縱然創業生疏,也能有貴人相助。

  所以,事業之興敗,關鍵就在你命程中,此際善福因緣是否成熟。

因果命運正論(第四章 事業之興敗)

觀音菩薩 降   

第四章 事業之興敗

  眾生處於人世間,維生所必須即在錢財,錢財何處來?即在工作。許多
人身在職場,有者一帆風順到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碰上大錯、小錯,都有人
擔下,或者為其消除;碰上升遷的機會,永遠都是列為優先考慮對象。但是
,有許多人卻是流血、流汗,認真工作,卻永遠得不到他人讚賞,甚至長官
老闆想盡辦法去之而後快。其中關鍵在哪裡?就在宿命。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太消極,也對。人定勝天,也是勉勵眾生要積
極努力面對挑戰,克服難關。不過,方向要對,如何努力去增加自身的動能
,就必須針對自身所缺失加強。淺舉一例而言:他人為何一帆風順?他的累
世造業中,必然福善多於惡怨。換言之,他所累積善福的能量,使其在職場
中有許多貴人善緣之助力,縱然一時挫敗,亦能東山再起,甚至可能不用遭
受挫折,即可化危為安,再創新機。因而職場(包括自行創業及就業之人)
若每多乖舛,甚至莫名阻障,必然是累世惡業多於善福。而且,此惡業均已
成熟,匯集在今生或此際運程上。

  綜此而言,此一宿命的關鍵,是在累世善惡福祿報象,而欲使此報象趨
於和緩化解,甚至轉換,當然要有針對此一宿命因果加以化解。

  事業有另一番現象:有的人要做什麼,不但求神問卜、不但自身命格及
屬性、五行查明清楚,並且資金、時間也都查明清楚,但是創業下來,沒多
久還是虧損累累,終致倒閉、關門大吉。其關鍵在福祿因緣是否成熟,因為
此一善能成熟,才能轉化為實際運程,才能在創業中有外來助力。眾生應有
相當感受,見許多人之發跡,好像也沒什麼努力,更不忌諱是否有所衝剋,
只憑一股幹勁,努力創業,努力開拓,就如此誤打誤撞,闖出一片天。關鍵
就在其人福祿成熟,縱然創業生疏,也能有貴人相助。

  所以,事業之興敗,關鍵就在你命程中,此際善福因緣是否成熟。

因果命運正論(第三章 福祿之分際)

觀音菩薩 降

第三章 福祿之分際

  佛云:「眾生悉皆平等,乃各具佛性」。此為眾生性靈之中含蘊佛種子
,可以修証而成就,故眾生平等。

  在因果之立論,眾生亦悉皆平等,種因得果,無人可免。然則,在人生
過程之際,生命存續仰賴衣、食、住、行,舉凡消耗於維持生命所必須之能
量,與各自與生俱來之福祿,息息相關。所謂與生俱來,即乃眾生初入娘胎
之際,即已有在命程中帶來之福祿。所以,常有人云及此兒旺父蔭母,甚至
會有助旺家運等等之語。又有人初生之際,排其命盤,謂之帶有財庫,或者
帶有厚福,諸此種種,意謂眾生悉皆在此人世間享有福報。

  昊天至仁!縱然淪入畜道,或者投生乞門,自幼貧困,多受欺辱,然而
,吃、食維持生命點點滴滴;水、火、空氣無不是眾生享受大自然之賜予,
亦即生命之福報。但是,為何有人生來備受呵護、無微不至?甚至於嬰幼兒
之時,已如掌上明珠,予以最高之疼愛及物質之享受;有人卻生來即苦難、
貧困,不但親長無力疼愛,甚至成長過程備受白眼,可謂坎坷人生。其分際
即在投生之際,所帶福祿深淺;而其分判即是各自累世因果、善福,或者惡
禍之比重。淺而言之,有人累世間行善較少,惡行較多,然而罪又不至淪入
畜道,或者判入阿鼻無間獄,所以在轉生人道之時,其善輕乃使帶福薄,故
在出生娘胎而後,福祿又逐日享受而減少,故其人生乃乖舛多、順利少。反
之,夙世之間善行多,但又未足超証神道,故其投生之處,必然較為慈祥之
親長、富裕之家庭,在人生過程中,則多善福、順利情境,縱然偶有惡業顯
現,亦能得貴人善緣相助,逢凶化吉,甚至無災無難。

  綜此而論,世人當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其來有自。當然,既
來之,則安之。我人能得投生人身,必有基本善業福慧,無需尤怨於既往之
造業,當著眼於未來之積善、增福。

因果命運正論(第二章 運程之靈數)

觀音菩薩 降 

第二章 運程之靈數

  何謂「運程」?簡言之,即是我人一生之曲折順伏,諸般際遇;何謂「
靈數」?簡言之,有人云及,並且相傳廣泛,如娶妻前、生子後運勢會較旺
,有其事否?有之。亦有相傳,人在三十九歲,會有較大災厄,是否有其事
?有之。此即為靈數!然則,是否一定如此?答案是未必。

  所以,人之一生運程靈數,是有影響,但關鍵卻在因果運程之揚起─諸
事順遂。主觀上必須有其各人因果業緣,在此際較無不善,所以較無干擾,
亦即上述中較有喜事之際,增強其自身旺運之靈數。三者陽數,九者極陽之
數,因此人在三十九歲多有運程低迷晦暝之象,因而牽引較多不善因果業力
,當是自然而然雪上加霜,較有不佳之運程。

  不過,靈數之動力,除天生極陽之數,對於我人影響較大之外,其最主
要動力,來自於因果所呈現善福或惡禍。換言之,此人若是帶厚澤福德,雖
在靈數較不佳之際,仍可以因有貴人助力而逢凶化吉。易位而言,此人福澤
不夠,縱然在喜事旺運之際,卻有因果祟礙,導致凶禍。

  唯,眾生對於人生運程以及靈數之認知,不該流於負面消極,吾將之專
章闡述,是要眾生明瞭其相互牽引之動力關聯,使眾生知之而無懼,可以因
無懼乃得積極破除轉換。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楞嚴咒咒心(粵語發音)

唵,阿羅地,皮舎提,皮啦父舍啦陀利。盆陀盆陀尼,拔舍啦,謗尼貧,虎英都勞翁貧,疏婆訶。

因果命運正論-第一章(命運與因果)

第一章 命運與因果

  所謂「命運」,佛、道不同解讀。佛家以眾生屈服於命運之下,乃謂消
極,並非面對人生積極與正確之方向。然而道家以宿命論,無為清淨,乃是
超越命運之上。換言之,佛家有鼓勵眾生正面迎戰命運之起伏、曲折;而道
家較有認命,以此謂之人皆有命,莫過強求。

  吾以為,佛、道論斷悉皆正確。命者,我人之生息也,涵蓋生命過程,
七情六欲以迄喜、怒、哀、樂等等心緒情緒之牽引變化。縱然萬般皆定數,
半點不由人;但人之積極作為,卻可以從困境轉化而顯現解圍端倪。道家不
與人爭,並非消極,只是將此不爭提升為修養最高境界,畢竟凡人根器不如
上聖賢者,因此在面對命運之波折,甚至噩運等等,不免有所尤怨;根器較
佳者,猶能面對命運,奮力一搏。

  我人與生俱來,悉皆有其福善及舛惡,縱然一生落地即入乞家,而其食
、住、睡、穿雖不如尋常人家,但亦屬維生所需,亦有最基本之福善所在。
所以眾生悉皆銜蘊果報而來,因此人世間即是果報場。眾生應有此體認。既
然因果涵蘊其內,則未來之發展,當然因果即是最重要的關鍵。換言之,投
入官富人家,必有其夙因之洪福;投入貧賤人家,必有夙因需償之業,因此
「命運」之代名詞即「因果」。此亦「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之所自。

  吾今著作本書,不似前三部以眾生身體病象為主,反以人生運象為主軸
,故開章明義,首先闡明「因果」與「命運」之關聯,以備後續述論中使閱
讀者易明瞭,而有所得。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楞嚴咒威力

楞嚴咒,又叫做佛頂咒,是楞嚴經所說的神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後的八句是心咒。依《楞嚴經》的敘述,楞嚴咒是佛為救阿難而宣說的,長時以來,一向是中國佛教叢林寺院中,每日早課大眾共修諷誦的功課之一。此咒素被稱為「咒中之王」,唱誦之前要先唸阿難讚佛發願偈,「……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楞嚴咒》是萬咒之王、無上神咒,內含諸佛、菩薩成道之秘密心要,不可思議的強大力量,足以降伏諸魔,制諸外道。《楞嚴咒》中分為五會,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方,因為有魔軍降世,故諸佛亦在五方現身,如中央便是以釋迦牟尼佛為教主,鎮壓群魔。當初阿難尊者遇外道色誘,也是因此《楞嚴咒》而得脫困,讓人深切感受此咒的強盛威嚴。



修持楞嚴法門,能得無量數「金剛藏王菩薩」的保護,能免除水、火、風三災,滅除眾罪、病苦災難及遠離三惡道。凡所求如願,修行成就,有不可思議感應力。

--------------------------------------------------------------------------------------------------------------

初學佛之人,應從何開始?



初學之人最好從念佛法門入手。因為念佛法門對任何根機的人都適合。上根利智的人念實相佛,中根及下根的人持名念佛。



猶如一張億萬元的支票,內含億萬個一元幣值,手持這張支票即是手持億萬。同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內含無量的福德智慧,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持念無量的福德智慧。有福可以福蔭眾生,有智慧可以斷煩惱。



要了解念佛法門,請多看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最初開始念佛時,可每天定下三十分鐘時間念「南無阿彌陀佛」。慢慢習慣了才把時間延長。可能的話,最好出聲念,口念耳聽,比較容易攝心。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楞嚴咒咒心及其功德(轉戴)

楞嚴咒的功德<大正藏卷十九.p136>:
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書寫此咒,
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
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
而為眷屬,晝夜隨侍...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
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
悉與此人...


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消雪,不久
皆得,悟無生忍.


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配,或各
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
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熱門搜尋: hotel 香港油麻地旅遊

熱爆iPhoneApp開發課程
搶先踏入潮爆行業,iPhone App 開發課程助你掘第一桶金。 www.acec.edu.hk 贊助
網站
TOP
cocowat

外星人

帖子
2939 
積分
3393 
註冊時間
2007-5-12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
3#大中小本主題作者 發表於 2008-6-2 04:17 PM  只看該作者     分享至Facebook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大佛頂首楞嚴王真言(持誦一○八遍)
(此咒簡稱楞嚴心咒,誦心咒功德與誦全咒同)


嗡 啊拿咧 維夏達 懷喇 乏及喇陀唎 盤達盤達你
乏及喇叭尼 怕都 吽 勃魯姆 怕都 司乏哈


om anale visada vaira vajra dari bandha bandhani
vajra pani phat hum bhrum phat svaha


楞嚴經云: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知覺。末世眾生,有能自誦,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所有惡咒,皆不能著。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一切罪障,猶湯消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淨土。又持誦此咒,或佩帶身上,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命得長命,求果報圓滿,速得圓滿。亦能保護諸修行者入三摩地,更無魔怨來中相惱害。 印明錄云,覺隨上人言,每日但誦此咒二十一遍。保證延壽二十一年。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楞嚴經卷一

日期 : 二零零七年八月六、七及八日

地點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

今日因緣難得,藉著普賢佛學會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所舉辦的佛學講座,跟大家分享一部大乘經典之宗要。此大乘經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古德簡稱其為大佛頂首楞嚴經。現在的人更簡稱其為楞嚴經。

蕅益大師云:「(此經)乃宗教之司南。」宗指禪宗;教指教下,即研究經教的法師。大師的意思是指無論參禪的禪和子或講經法師,都應以楞嚴經為指南針。此言甚是。楞嚴經以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禪宗以不生不滅為話頭。若參禪人未見不生不滅的真心,就只會以生滅的妄想心用功,變成參話尾,不是參話頭。用妄心修行,最後仍是妄,不能夠出生死。

三藏十二部之中,能清楚、詳細指出參禪人可能遇到的五十種陰魔境界者,亦只有楞嚴經。所以楞嚴經被奉為禪宗的寶典。

楞嚴經不但清楚指出不生不滅的真心及生生滅滅的妄心,更教導世人辨別邪正。弘法的法師若是真妄與邪正尚且分別不到,不可能自度度他。

蕅益大師又說:「(此經)誠一代時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一代時教,指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說的種種法門。無論世尊說何法門,目的為令眾生轉迷成悟,轉凡入聖。眾生迷,則有生老病死,生死輪迴無有了期。眾生悟,則常樂我淨,永斷生死輪迴。在釋迦世尊所說的無量法門中,只有楞嚴經能清楚指出何者為妄心,捨之,則永斷生死輪迴。何者為真心,依之用功,方可圓成果地修証。所以說,楞嚴經乃成佛作祖的秘要。虛雲老和尚亦言:「所有佛教徒都應看楞嚴經。」可知楞嚴經的重要。

楞嚴經乃唐朝一位印度僧人般剌密諦所譯,共有十卷。

楞嚴經本來藏於龍宮。因龍勝菩薩到龍宮說法,見到此經。閱後歎為稀有。由是默背記熟。返國後,將經文寫出,呈上國王。

隋朝智者大師,立空假中三觀。有一印度高僧謂智者大師:「你立的三觀,跟我國楞嚴經的意旨相符。」於是智者大師在天台山造了一個拜經台,日夜向西拜求,希望楞嚴經早日流傳到中國。如是拜了十八年,終未得見。迨至唐朝,才由印度的般剌密諦將此經弘傳到中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乃經題。結集經文者,於佛所命名的五個題目之中,揀出最重要的十九個字,合成一個經題。

本經以人法為題,略兼比喻。如來是已經証果的人,菩薩乃修因的人。密因、了義、萬行、首楞嚴是法。所以本經以人法立題。又因為用佛頂兩字來比喻最勝最妙之法,所以本經的經題亦略帶比喻。

現在解釋經題:

解釋經題應該根據經文內容的義理。因為全經的要義,都在經題裡面。若不據經文的內容來解釋,就會離題萬丈。

大佛頂──大,指眾生本有的真心,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一切世間法及出世間法都是由心而現。就算這個宇宙,在吾人的真心裡面,其比例猶如一片浮雲在虛空之中。所以真心最大。楞嚴經稱其為常住真心,妙真如性;又稱為如來藏心。法華經稱其為一實相。圓覺經稱其為圓覺妙心。在涅槃經稱為佛性。在華嚴經稱為一真法界。在般若經稱為實相般若。在維摩經稱為不二法門,都是指此一真心。

大,亦是稱讚之詞。稱讚此經為大經。因為密因乃成佛的大因;了義是依實相而說的大義。萬行乃菩薩依實相而起之大行;楞嚴是大定。具足上來大因、大義、大行、大定,是故此經是大經。題目冠以大字,目的是鼓勵我們受持楞嚴經。依楞嚴經的大教,解大理、起大行、証大果。

佛頂──佛頭頂正中有一紅色的肉骨,形如髻狀,名為頭頂肉髻相。能夠放光化佛。惟是一切人天及十地菩薩都不見其頂,稱無見頂相,乃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佛頂不能見,表不屬於有;能放光化佛,表不屬於無。有無俱遣,就是妙。即是說,經題冠以佛頂,表示密因乃妙因、了義是妙義、萬行是妙行、楞嚴是妙定。

如來──佛十種通號之一。表示佛佛道同,後佛如先佛之再來,故云如來。若依本經的終實教義來解釋:如,是本覺,即不生不滅的理體。來,是始覺,即觀照般若。

本覺,即我等本有的覺性,不是經過修行而有,乃本來有,故稱為本覺,又名佛性。禪宗稱其為本來面目。迷了本覺,就稱為不覺。凡夫通通都是不覺,因為全都被無明迷了本覺。本覺雖然在迷,但未曾失去。若遇善知識開導,或自己看經、聽經,開始覺悟自己本有的覺性,就叫始覺。本覺屬理,始覺屬智。無論是因為善知識的開導,或是因為讀經,都是依理而起智,才能開始覺悟,稱為始覺智,覺悟之後,以始覺智時時迴光返照,才名真實修行。依本覺不生不滅之理,起始覺迴光返照之般若智,照到無明盡,始覺與本覺合一,名叫究竟覺,稱為如來。

密因──看不到的才稱為密。眾生本來具有成佛的正因佛性,但是迷而不覺,完全見不到自己的佛性,故稱為密因。那密因應稱為眾生密因才對,為何經題稱其為如來密因呢?因為十方如來在因地修行都以正因佛性為本修因,故稱為如來密因。

何謂正因佛性?佛性本來是一,不是二或三,但是從修正的過程中,可以用三種角度來解釋:

(一)正因佛性。就是眾生不生不滅的本覺,本來就具有,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壞。例如埋在泥土裡面的黃金,無論環境如何變遷,黃金都不會壞。

(二)了因佛性。即是始覺智,又名觀照般若。簡而言之,開大悟就是了因佛性。開大悟的人,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成佛。猶如有人堅定的知道泥土裡面藏有黃金。此始覺智亦不會被天魔外道所破壞。

(三)緣因佛性。指修一切善根功德去開顯正因佛性。等於要除草、要掘泥才可以開發黃金。

佛性在那裡?佛性在我們的見聞覺知裡。能見、能聞、能覺、能知者,不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若然,何以人死後,其眼耳鼻舌身尚在,卻不能見聞覺知?

眼耳鼻舌身乃由地水火風四大而成的色法。地水火風無知覺,故由地水火風而成的眼耳鼻舌身亦無知覺。有知覺者,乃我們的佛性。佛性在眼根起能見的作用、在耳根起能聽聞的作用、在鼻根聞氣味、在舌根嚐味、在身覺觸、在意能思想。所以實實在在能見聞覺知者是佛性,又稱為六根之性。在耳根稱為聞性、在眼根稱為見性。楞嚴經經文所講的見性非指明心見性,是指在眼根能見的佛性。名詞雖然相同,意思不同。

佛性不但在我們的六根裡,佛性亦遍於宇宙萬法。「萬法唯心所現」,宇宙萬法都是從真心而現。即萬法即真心。開悟之人見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法王身即法身,又即是佛性。如果你想明白宇宙萬法,你可以參究一下自己的佛性,要迴光返照的去參。參到無明盡,智慧圓滿,你就明白宇宙的起源。

修証了義──題目中的了義,與一般佛經的解釋不同。通常大乘經所講的了義法,是「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即事即理,名為了義。例如法華經、華嚴經、圓覺經等大乘經典,所講的都是了義之法,稱為了義經,若是厭生死求涅槃,厭煩惱求菩提,是為不了義。是故小乘經名為不了義。現在楞嚴經經題所講的了義乃指了悟密因的道理。修証指從密因所起的了義修,因了義修而得的了義証。首先一定要因果相符。佛果是不生不滅,故必定要以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稱為了義因。不可以用生滅的因去求不生不滅的果──因果都不相符。何者無生滅?佛性無生滅。有生滅者是我們的妄想。一時想東、一時想西,生滅不停。佛性則如如不動,無生無滅。想東想西是第六意識心。用生滅的識心去修行,永不得佛果。

既然佛性在六根裡,是故應從根性起修。以不生不滅的根性為因地心修行,自然証到不生不滅的佛果。惟是首要大開圓解──即是要悟到此不生不滅的根性──就是了義。未悟以前不稱為了義。悟後從性起修,迴光返照,照到無明盡,本有的佛性全體顯露即成佛。即是說,捨識用根是了義修;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是了義証。故謂修証了義。

諸菩薩萬行──梵語菩提薩埵,簡稱菩薩。菩提譯曰覺,薩埵譯曰有情。覺即覺悟真理。但煩惱未盡,生死未了,仍然是有情識的眾生,所以名覺有情。覺有情有三種意思:一.已經覺悟我法二空的有情。二.能令法界無量眾生覺悟的有情。三.悲智雙運,自利利他的有情。以智慧上求佛道,屬於自利,以慈悲下度眾生,屬於利他。

諸菩薩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共五十五個階位的菩薩。

萬行指菩薩自利利他,廣修六度萬行。其實菩薩行有無量之多,經題以萬表示無量的意思。

首楞嚴──釋迦佛於涅槃經親自解釋首楞嚴的意思:「首楞嚴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指十法界正報的眾生、依報的世界與及因果等等,統稱為一切事。一切事先無後有,從因緣而生;有成住壞空。因緣一滅就空,一切事都無常,都了不可得。究竟堅固乃謂眾生的佛性。究竟即是畢竟的意思。佛性非因緣生,佛性無生故無滅,所以是究竟堅固。惟是佛性起用之時能幻出一切法。即是說,一切法均以佛性為本體,是故一切事的本體都是究竟堅固。

經云:「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即此不可得就是實相。實相亦就是究竟堅固的佛性。即事即理,所以楞嚴經乃大乘了義經。

經──每一部經都各別有其題,名為別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此十九字乃別題,屬於所詮的法。「經」乃通題。因為每一部經通通都以其為題目,所以名為通題。

經,印度文是修多羅,中文譯曰契經。表示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契經又有貫、攝、常、法四種義意。貫即貫串。佛經能貫串事理因果。攝指攝受所應度的機,令他們得解脫。常即不會改變。過去佛如是說,現在佛亦如是說,未來佛亦如是說。佛經所詮的真理乃萬古不易,故謂常。佛經又是十方三世眾生所共遵守的法則,故名法。

楞嚴經的發起眾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多聞第一。本來多聞是一件好事,因為菩薩有三不厭:一.供佛不厭。二.聽法不厭。三.供僧不厭。聽法不厭即多聞。但聽了之後就要思惟其義理。然後依理而修。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即正定。可惜阿難只喜歡多聞,不喜歡老老實實的去修定,終於不敵外道邪咒,幾乎毀戒。好在釋迦佛派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往護。

只喜歡聽經,不依理而修當然不會有成就。若是一味講修行而不聽經、不看經,則是盲修瞎練,容易走錯路。佛教是解行並重,即了解跟修行同樣重要。

阿難見到佛,非常後悔自己只樂多聞而未曾修定。阿難又知道小乘的定未得究竟,所以求佛開示十方如來在因地中所修定的最初方便。阿難不知道十方佛因地中所修定是何名字,故以自己平常所知的三種定:奢摩他、三摩、禪那,加一妙字,成為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禪那。表示他所要求的乃是能成佛的大定。

釋迦佛一聽,就知道阿難不清楚佛定的名字,所以首先告知:「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原來佛定的名字為大佛頂首楞嚴王。圓含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禪那而成為一大定。釋迦佛在涅槃經云:「首楞嚴定又名佛性。」所以首楞嚴定又稱為自性定。眾生本來具足,不是經修行而有,乃不生不滅的天然大定。所以首楞嚴定與一般所修的定不同。一般所修的定有入定、住定、出定。入定及住定時則有定。出之則無。乃因修定者以生滅的意識心為本修因。

首楞嚴定迥不同於常途工夫所修之定。首楞嚴定就是佛性,佛性無動搖、無生滅去來。無動搖、無生滅去來就是定。因此首楞嚴定並無入定出定,是究竟堅固的大定。

現在先解釋何謂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禪那:

奢摩他是印度文,譯曰止,乃定的一種。把心收攝起來,令其不散亂,不打妄想,不昏沈。一打妄想,立即制止。此種定需要你用心力,即是用意志去止息妄心而得的,很多經論都有談及,楞嚴經所說的則完全不同。不需要你作意去修,一作意就落於虛妄,就與自性背道而馳。

妙奢摩他是首楞嚴大定所依的理體,亦即是我人的本覺佛性。本來就不生滅、不動搖,本來就是定。從本覺理起始覺智,返照本覺,名為妙奢摩他微密觀照。此微密觀照,不同識心分別,有覺有觀的止觀。此乃離妄絕相,以始覺智,照本覺理,故謂微密。但無始劫以來,我們習慣以六識為心,若不捨去虛妄的六識心,大定無從修証。所以修首楞嚴定,先要大開圓解。即先要你悟。悟個甚麼呢?悟到意識非真心,你就會捨去妄心。悟到六根中有不動搖不生滅的佛性,稱為根性,又名如來藏性,你就會用真性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証。若果未悟,即是未得其體,未得其體又如何可以起返照之用呢?所以在經文中,釋迦佛七番破六識的虛假,令阿難捨去虛妄的意識心;十番顯根性的真實,令阿難悟到常住妙明,不動周圓的大定本體就是妙奢摩他。務要阿難捨識用根。即捨去妄識,而依不生滅、不動搖的根性為因地心。此即十方如來得成菩提的最初方便。因地心亦即經題中「如來密因」。至於何謂六識心,請參聽我在心經內的詳細解釋。

大開圓解後,從解起行,就是妙三摩。以不生不滅的根性為本修因。在六根之中選擇一根下手,一門深入。選那一根呢?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所以選耳根。從聞思修,返聞聞自性,入三摩地,即經題中的修証了義。下文會介紹觀音菩薩耳根圓通。

禪那,中文譯為靜慮。靜即是定,慮即是慧。本經所講的乃自性本具的定慧,故謂妙。以始覺智照本覺理,定慧均等,中中流入薩婆若海,經歷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証入涅槃之門。所以捨識用根,是楞嚴經的宗要。

如何捨去妄心?又或者應該問如何去除妄識呢?首先一定要知道妄心在那裡?如果不知道自己妄心所在之處,如何能降伏自己的塵勞煩惱?譬如捉賊,一定要知道賊巢所在,才可以擒賊。所以佛問阿難:「唯心與目,今何所在?」心指六識,乃生死根本,本來非心,可是我們偏偏認六識為自己的心。「目」指肉眼,由無知覺的色法而成。本來無見的功能,但眾生偏偏認為能見者是肉眼。釋迦佛不單要破妄心,並且要指出能見者不是我們的肉眼,而是我們的真心。

阿難立即回答:「心在身內,眼在面上。」不但阿難,相信我們都會這樣回答。佛謂:「心是靈敏的,無論心在那處,都能夠清楚知道周邊一切的事物,如果我們的心是在身內,先應知道身內的五藏六腑。如果不知內,怎可以知外?」釋迦佛為了要証明六識非心,所以有七番破妄識無住處,以証明妄心根本不存在。上來破心在內,是第一番。即如今日的講題名楞嚴經宗要,所以七番破妄之中,只揀要點而述。

阿難被釋迦佛推破了心在身內之說後,立即又回應:「既然我們見不到五臟六腑,証明心不在身內。但是我們能見到身外的一切事物,証明我們的心是在身外。」佛言:「如果心在身外,即是身心互不相干。若如是,當身有所覺之時,心不會知,因為身心互不相連。同樣,當心有所知時,身亦不會覺。但現實的情況是,當你身中的眼見物之時,你的心就立即起分別。証明心與身相連。若是相連,心就不會在身外。」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楞嚴咒功德

圖文沒東西?將lenyan.mpsdn.com改成
lenyan.688.idv.tw
(忽略超連結,欲知詳情,再點進)
MSN作者:dannes0325@hotmail.com
+ Facebook

經載楞嚴咒的功用要點節錄︰

持咒的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是故如來宣示楞嚴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切莫道聽塗說,說什麼︰「持楞嚴咒一定得解義、經傳授、有持齋、白天炊食後、晚上不能唸、持咒對魔眾生不慈悲(不讓他來搗蛋造業才是對他慈悲).....等限制」。解藥本來就是為有缺點的人而設的,病好的完人又何需持咒?所以人人都有資格誦持)

有此咒地,十二由旬(960里)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列印下來並免費加入lenyan.idv.tw楞嚴咒持誦聯盟吧!串聯他人的消災開慧功德力,以家家為結界,社會祥和,您才有希望^__^)

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金剛藏菩薩︰「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

金剛藏菩薩︰「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設有眾生於散亂心.......心憶口持楞嚴咒,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配戴楞嚴咒,能得無量百千金剛、梵王、天帝釋、四天大王、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諸鬼帥、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電伯、年歲巡官、諸星眷屬、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風神王、無色界天的擁護!


[附註]:誰需要卡荔枝?
        靈   驗  記:98.to/testimony

宣化法師:咒即密語,不容易明白,亦不能一字一句詳細解釋。如果你們想知道,我也可以勉強為你們講解,但不是短短時間可以講完。等將來有充分時間再講,現在只把楞嚴咒的大意說明。

 楞嚴咒分五部,表示五方。

 (1)東方金剛部,金剛王咒,以阿佛為部主。

 (2)南方寶部,諸天王咒,以寶生佛為部主。

 (3)中央佛部,諸佛咒,以毗盧遮那佛為部主。

 (4)西方蓮花部,諸菩薩咒,以阿彌陀佛為部主。

 (5)北方羯磨部,諸鬼神咒,以成就佛為部主。

 因世界有五大魔軍,故有五方佛來鎮壓。

 楞嚴咒又有三十餘種法,詳細說明則有百多種,現在只總列為:

(一)成就法:身口意三業清淨,一心誠意來誦持密咒,能很容易得到成就。

(二)增益法:持咒可以增益道業。

(三)破惡法:持咒可以破除一切惡習。

(四)息災法:可以清除一切災難。

(五)勾召法:妖魔鬼怪,無論多遠,都可以把他捉來。

(六)降伏法:可以降伏一切妖魔邪咒。

(七)吉祥法:誠心持咒,一切都能遂心滿意,遇難呈祥。總之持咒之好處是無法說得盡的。

 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這個咒關係整個佛教的興衰。

世界上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沒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沒有正法了。

 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化身如來所說的神咒,所以妙不可思議。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佛頂光明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降伏一切妖魔,成就一切功德。只要你能用清淨無染之心來持咒,抱著慈悲救度眾生之願來持咒,一定可以消除一切災難,將來又能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希望你們好好地誦持此咒,但切不可用貪心、欺騙心,或報復心(常見的錯誤!!)來持咒,那就不能得益,反會招殃呢!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羅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阿難,這是佛頂光聚,悉怛哆,槃怛囉,秘密伽陀,保護眾生的精微奧妙章句,即楞嚴咒。它是由佛頂光中化佛所說的神咒,聚即如大火光焰聚在一起,形容神力十分廣大。

 悉怛哆,槃怛囉,前面還有摩訶二字。摩訶是大的意思。悉怛哆即白,般怛囉即傘蓋,是楞嚴咒名目。因咒之體無對待,故稱大,即如來藏本妙真心,如實空義,咒之用是離染垢,故叫白,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如實不空義。咒之用能覆一切,故叫傘蓋,即如來藏妙明心元,如實空不空義。伽陀即重頌,因咒中有重頌偈頌,章即大段之意,因咒長,故分作五段,亦即五會。

 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

 既然楞嚴咒是全如來藏性所成的咒,所以能生出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都是因有這咒心,作為密因,故能成就無上正遍知覺。

知心生萬法為正知,知萬法唯心為遍知。

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十方如來,修道將證果時,如遇魔障,不能速得成就,都執持此秘密咒心,作為金剛王寶劍,來降伏一切五陰諸魔,和制伏一切斷見、常見,種種外道的邪見。

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

十方如來,乘著這咒心,坐在寶蓮花中,應緣遊歷微塵數國土,隨類現身來救度眾生。

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

十方如來懷著這秘密咒心,能於微塵數國土,轉大法輪來教化一切眾生。

十方如來。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

十方如來持誦這如來藏心的神咒,就可以到十方世界,為一切眾生摩頂授記,預言他們將於何時得成佛果。若是自己未證佛果,也會親蒙十方諸佛,代其授記,預言何時,他就可以成就佛果。

 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饑渴貧窮。應念銷散。

 十方如來,依仗這咒心的威神力量,能到十方世界,救濟苦難眾生,如地獄、餓鬼、畜生、北俱廬洲、盲聾喑啞、佛前佛後,世智辯聰,和長壽天,以上八種情形是很難聽到佛法,不堪受教,故叫做八難。又有八苦:冤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及生、老、病、死共八苦。還有九橫:(一)有病不服藥,因殺眾生而橫死;(二)犯了王法,被殺而死;(三)被非人奪去精氣而死;(四)被火燒而死;(五)被水溺而死;(六)被惡獸所咬而死;(七)墮落山崖而死;(八)被人下毒、下蠱、詛咒、鬼迷而死;(九)被饑渴所迫而死。所有大小諸橫,苦持此咒,都能得到解脫。又或者遇著賊難、兵難、王難、牢獄難,風、火、水難,以及饑渴貧窮,漂泊無依等等苦難,如能誠心念這楞嚴咒,一切苦難,都能應念消散。

 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恒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

 十方如來隨順這秘密咒心的威力,能到十方世界事奉善知識,無論行住坐臥四威儀中,都能以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等,如心所願來承事供養。於無量無數諸佛大眾會中,時常被推舉為大法王子,能繼承法王的家業。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

 十方如來持這秘密咒心,能於十方世界,攝受護念,歷劫以來的親戚眷屬,又能令一切小乘人,聽到如來藏心的秘密大法,不會驚疑恐怖,還會回小向大。

 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

 十方如來誦持此秘密咒心,能成就無上佛道,可以轉煩惱而成菩提,轉生死而入涅槃。

 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十方如來傳此秘密咒心,為了化緣既畢,將要歸真,故在滅度的時候,咐囑後人怎樣做佛事,怎樣住持佛事,使彼等能夠永遠住持正法,嚴守戒律,身心皎潔清淨。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羅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恒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

 若是我將這佛頂光聚,白傘蓋神咒的功德妙用,從早到晚,聲音相續,不斷地說,字字句句,皆不重復,這樣說到無量無數劫,也說不完,故這咒不只叫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也叫大佛頂,最尊最勝,最高最上楞嚴神咒。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你們尚在三果以下的修學者,還沒有斷盡分段生死,所以還未脫離輪迴。現在欲發至誠心,求證阿羅漢聖果。若不奉持這大佛頂神咒,而自坐修道的壇場,希望能得正定正果,身心能遠離魔事擾亂,是不可能的!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毯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阿難,若一切世界,一切國土,所有眾生,隨其國土所出產的樺樹皮、貝多羅葉,或者竹漿所製之白紙,白色的毯,以及可以書寫的清潔物品,恭恭敬敬地寫上這大佛頂神咒,這個人縱然心中昏迷,不能背誦,只要將寫好的神咒,裝於香袋裏,隨身佩戴,或懸在住宅的牆壁上,由於神咒的加被,他就可以盡其天年,一切毒物,都不能加害。

阿難。我今為汝更說此咒。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眾生出世間智。

阿難,我再為你說此咒的功效。它還可以救護世間一切眾生得大無畏,又有成就眾生,斷除迷惑,得到出世間的智慧。

若我滅後。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將來我滅度後,末世眾生,有能自己持誦或教他人持誦者。當知這個持誦神咒的人,火不能燒、水不能溺,一切大毒如瘟疫,小毒如蝮蠍,都不能損害他。

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如是以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一切邪咒,皆不能害。因這個持咒的人已得到正定正受,所以那些惡咒,甚至厭蠱屍毒,砒鴆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的毒氣,一入到這個持咒人的口裏,反變成無上的甘露味。

一切惡星並諸鬼神。磣心毒人。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一切不吉祥的星宿,並諸惡神惡鬼,磣心即心毒如砒霜,這些惡毒的人,對誦咒的修行者,非但不能起惡念,反能轉毒惡成為良善。至於頻那、夜迦,即豬頭和象鼻護法鬼王,以及他們的眷屬,因過去世得到佛的深恩,故發願要保護誦持楞嚴咒的人,他們都會時常降臨衛護。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

阿難,你當知道,這佛頂神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數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每一種族都有金剛眷屬,聽從他的指揮,不分晝夜,長時期侍候誦咒之人。

那由他譯作萬億,俱胝譯作百億。

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假若有眾生,心念不專一,非常散亂,還未得到定力,但能心憶神咒,口持神咒,金剛王菩薩,亦會隨時隨地跟著這個善男子,保衛護持,何況是決定發菩提心,欲回小向大,修習耳根圓通,持誦佛頂神咒的人呢?這些金剛藏王菩薩,就以他們的大悲精心,冥冥中推速加持,啟發行人的神識慧根。

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這個持咒的人,得到金剛王啟發,即時神識通明,心中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數劫以來的一切事情,無不了了遍知,沒有任何疑惑。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

從初發菩提心的第一劫起,乃至成佛以前,生生世世都不會生在捷疾鬼、食人鬼、熱病鬼、臭惡鬼、甕形鬼、噉精氣鬼,以及一切餓鬼之中,有形即有色,如休、咎、精、明。無形即無色,如空、散、銷、沉。也不會生於有想的鬼神精靈,或無想的土木金石等等惡劣之處。

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這個善男子,對於佛頂神咒,無論是讀是誦,是抄寫或默寫,或是佩戴身上,或是珍藏家中,用各種方法來恭敬供養,必定千劫萬劫乃至億劫,都不會生在貧窮下賤的家庭,或者生在不愉快的地方。

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這些持咒的眾生,縱然自己沒有修福,但十方如來所有功德,都會回向給他。

由是得於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

所以他得到無量無數無法統計的長久時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就能常隨佛學,明白諸佛為眾生心內諸佛,眾生乃諸佛心內眾生,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好像惡叉聚之果一樣,三果一蒂,不相捨離。和佛同處薰煉修習,永遠沒有分散離開。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既然持誦神咒有這樣多利益,能成就道業,所以能令破戒的人,恢復戒根清淨;未得戒的,使他得戒。未精進的,使他精進。無智慧的,使他得到智慧。身心不潔淨的,使他速得清淨。若因宿業深重,不能持齋與持戒的,但能至誠誦持此咒,日久宿業消除,自能成就齋戒,圓滿戒行。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

 阿難,這個善男子,在未持咒之前,所犯的一切禁戒,乃屬宿罪,現在既能持咒,並發誓不再重犯,則從前所有一切破戒之罪,不論輕和重,都會即時消滅。

 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

 縱然曾經飲酒食肉,和吃五辛:蔥、蒜、韭、薤、興渠等種種不清淨之物,現在既能悔過,虔誠持咒,則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和天仙鬼神,都會既往不咎而寬恕他的。

 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

 設使他所穿的是破爛骯髒的衣服,但他的一舉一動還全是清淨的。縱使他不結壇,不入道場,不依規定行道,只要能真誠持咒,還是等於入壇行道,一樣有功德,沒有什麼不同。

 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若曾犯弒父弒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大罪,應墮無間地獄。以及有比丘犯殺盜淫妄四大根本棄戒,比丘尼犯四根本棄戒外,又犯「觸」(和有染汙的男從以身相接觸);「入」(和染汙心男人,拉手共行,暗室共坐,相語相倚);「覆」(掩覆他的罪過);「隨」(隨大僧共衣食)。這是四棄八棄,形容極重之罪,永棄佛法海外,不能寬恕懺悔的。但如能知慚悔過及一心持誦神咒,即仗咒力,所有重罪,猶如狂風吹聚沙一樣,都會消滅無餘,絲毫不留。

 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阿難,如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以來,所造輕重罪障,從前世帶來,還未能及時懺悔的。假若能至發至誠心,恭敬讀誦這佛頂神咒,或恭敬書寫,或身佩戴奉持,或供養於自住的莊園館宅中,那麼,這些多劫以來積聚的宿業,就如雪遇沸湯,即時溶化,既然宿障消除,正定現前,則不久之後,便會證得無生法忍。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羅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復次阿難,假若有女人,久婚不孕,沒有生男育女,如欲求孕,只要用至誠懇切的心來持誦這大白傘蓋神咒,或者書寫佩戴,便能生育具有福德智慧的男女。

 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

 求長壽的人,便能如願得到長壽,欲求福德果報,速得圓滿的,便能速得圓滿成就,若求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形色端正,亦能一樣如願。

 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命終之後,可以隨自己的願力,往生十方任何國土,絕對不會生到邊地下賤的地方,何況生於地獄餓鬼,奇形雜報的地方呢!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鬥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

 阿難,或是各國州縣或村落,凡遭遇饑荒瘟疫,或刀兵賊亂,以及一切困苦厄難的地方。

 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只要書寫這佛頂神咒,懸掛於城之四門上,或懸於支提(支提譯作靈廟,可供養的地方,即是清淨的佛寺),或懸於脫闍(譯作幢幡),又令這國家的人民,奉迎供養,恭敬禮拜,教他們各各佩戴身上,或各家各戶都安放在家裏堂上,誠心奉拜,那就一切災厄危難,自然都會消失。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 

阿難,在在處處,無論是何國土的眾生,只要皆能奉持這佛頂神咒,天龍八部都會歡喜,又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萬民安樂。

亦復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

這神咒又能鎮壓一切隨方變怪的惡星,使得災障不生,人民沒有橫死夭亡,鈕、械、枷、鎖,各種牢獄的苦具,都不能加於人身,還能晝夜安睡,心清神怡,沒有惡夢。

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阿難,這個堪忍世界有八萬四千執行災變的惡星,由二十八大惡星所統率:所謂東方的七星:昂、畢、觜、參、井、鬼、柳;南方的七星:張、翼、星、軫、角、亢、氐;西方的七星:房、心、尾、箕、鬥、牛、女;北方的七星:虛、危、室、壁、奎、婁、胃。再由八顆最大惡星作主帥,八大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羅侯星、計都星以及慧星,隨眾生的業感,幻作種各形狀,出現世間,能使眾生,遭受各種災害怪異。

但是有這佛頂神咒所在的地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九百六十里以內,成為結界的地區,所有橫惡災害,都不能侵入。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

所以如來特別宣說這佛頂神咒,來保護後世一切初學的修行人,使他們能夠早日得入正定,身心自在,得大安穩。

 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更不會有一切魔鬼神聖,以及無始以來的冤家、橫禍、宿業、災殃、舊債來擾亂侵害。

 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你和會中三果以上的學者,以及未來世的修行人,若能依我所說的壇場軌則,如法修行持戒,主持授戒的,又能得到一位真正清淨的戒師,大家都能專心一志持咒,沒有半點疑惑。

 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

 這個善男子,就以父母所生之肉身,即能得到明心見性,獲證圓通。假如不得心通,十方如來,就是妄語欺誑眾生了。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

 佛說完這段法後,在會中的無量百千金剛,同時走到佛前,合掌頂禮對佛說:如佛所說,我等當誠心誠意來保護這些修行菩提大道的眾生,不敢怠慢!

 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

 這時,梵天王、忉利天王以及四大天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向佛說:如果有像上面所說真心修行人,我們亦盡心盡力,至誠保護,使他們一生所作如願。

 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

 還有無量無數捷疾大將、食人鬼王、臭惡鬼王、熱病鬼王、甕形鬼王、噉精氣鬼王、豬頭鬼王、象鼻鬼王,諸大鬼王和各鬼帥亦來佛前,合掌頂禮說:我們也發誓願來護持這些修行人,令他們的菩提心,悉得圓滿。

 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

 還有無量無數的日天子、月天子、雨師、風師、雷師、電伯、司年值歲、監察人間善惡的巡官,以及諸星的眷屬,也到佛前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亦願意保護那些佈置道場,持誦神咒的修行者,使他們得到無所怖畏。

 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還有無量無數的山神、海神、一切水陸空行、萬物精祇、風神王及無色界天,也向佛頂禮,誠懇地說:我們亦保護這樣真心修道的人,使他們能早成菩提道果,永不遭遇魔事。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時還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從座起來頂禮佛足,而對佛說。

 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世尊,像我們所修的功德,老早就已成就菩提道果,但我們還不願入涅槃,為的是要時常隨侍持誦神咒的人,救護末法時期,而能修正定的真心修道人。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

 世尊,這個真心修道,欲求楞嚴正定的人,無論在道場中,或在別處經行,皆不忘記持誦神咒,甚至有時散心,要到別個鄉村旅行,只要不忘持咒,則我等及徒眾都會時常跟隨保護他。

 坐禪是修禪定功夫,經行時或念佛或持咒,是修誦持三昧的功夫。什麼是誦持三昧?即是念咒三昧。念咒要念到咒從心中念出,咒又能回心裏。咒心、心咒、咒和心聲連在一起,不會分離,念而不忘,不念而念。即不想念還要念,隨時隨地都在念,只有念咒之心,沒有其他的雜念妄想,好像流水和波浪一樣,源源而來,浪浪不斷。所謂『水流風動演摩訶』,能這樣念就能得到持咒三昧,得佛菩薩加持,善神保護,消除宿業,速證菩提。

 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

 縱然有魔王或大自在天魔,想找這個修行人的麻煩漏洞,都沒辦法侵擾。至於一切小鬼神,更不敢靠近他,離他八百里外。除非發心要親近善知識,要學法,學修禪定才可以走近,准許隨從。

 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世尊,這些惡魔和他們的眷屬,欲想侵擾這個修行的善人,我就用寶杵打破他的頭顱,好像微塵一樣粉碎。務使這個善人能夠遂心滿願。

 現在每個城市,天災人禍,殺人放火,冥冥中都有魔王在操縱,修道得到開五眼,就能知道(魔不在外面,在心裡面)。但如果有人虔誠念楞嚴咒,魔就不敢倡狂!

 修返聞自性是正修,結壇持咒為助行。根利者,不必結壇等物,自能脫塵,直入圓通。根稍鈍者,不能速入,故除正修外,再助以結壇和持咒,專誠一志,亦能速證圓通。


 

∞∞∞∞∞∞∞∞∞∞∞∞∞∞∞∞∞∞∞∞∞∞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恢復本具的慈悲與智慧
有智慧,就會創造魚竿;
有了魚竿,沒有智慧,哪裡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