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http://www.amtb.org.tw/pdf/EB12-47-19.doc
◎ 二業 《三藏法數》--出《俱舍論》
一、引業。謂若宿世善業引發,生於人中,則得珍寶豐足,多受快樂;若由宿世惡業引發,生於人中,則感貧窮困乏,受諸苦惱,是名引業。
二、滿業。謂由宿世修一善業,感一生中大富多財,乘此更修眾善,展轉生官貴家,乃至圓滿究竟善果,是名滿業;若由宿世造一惡業,感一生貧窮苦惱,乘此更造眾惡,展轉生貧窮家,乃至圓滿極惡之果,是名滿業。
◎ 輕重二業 《三藏法數》--出《涅槃經》
經云,或有重業可得作輕,或有輕業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
一、重業輕受。重業輕受者,謂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習梵行,能令地獄重業,現世輕受也。
二、輕業重受。輕業重受,謂愚癡之人,以愚癡故,增其業力,能令現世輕業,地獄重受也。
◎ 二種妄見 《三藏法數》--出《楞嚴經》
一、別業妄見。謂諸眾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見,見有一切虛妄境界,或苦或樂。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見有虛妄境界。譬如一人閉目,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不病目者,即不見燈別有圓影。是名別業妄見。
二、同分妄見。謂諸眾生迷失真性,同見一切虛妄境界,同受苦樂,同業所感。譬如一國之人,同見瘴惡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見。
◎ 二報 《三藏法數》--出《華嚴經疏》
一、依報。依報亦名依果,即世界國土也。謂諸眾生各各隨其果報之身,依之而住,故名依報。
二、正報。正報亦名正果。即五陰之身也。謂諸眾生隨其所作善惡之業,各各感得此身,正受其報,故名正報。
◎ 二因 《三藏法數》--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一、習因。習即數習之義。謂如習貪欲,則貪欲增長,是名習因。
二、報因。報即果報。謂行善惡之因,即得善惡之報,是名報因。
◎ 二果 《三藏法數》--出《阿毘曇論》
一、習氣果。亦名所依果。謂數習宿世善惡氣分,感於果報也。如往世修善勝故,則今世為善心重;修惡勝故,則為惡心重。是名習氣果。
二、報果。謂由宿世善惡為因,感抱今生之果也。如往世作諸善業之因,則感今世富樂之果。作諸惡業之因,則感貧苦之果。是名報果。
◎ 二種無漏因果 《三藏法數》--出《大涅槃經》
一、無漏因。謂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斷三界生死之苦果。則戒定慧名無漏因,即道諦也。
二、無漏果。謂二乘之人,既斷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滅之樂,是真空涅槃,名無漏果,即滅諦也。
◎ 四種法為善友 《三藏法數》--出《大寶積正法經》
一、求菩提者。謂諸眾生,若有發心,樂求菩提之道者,是為菩薩之善友也。
二、作大法師。謂人深達妙義,作大法師,為眾演說。以其正行,令彼進修,是為菩薩之善友也。
三、聞思修慧。謂人以聞思修之三慧,倍策精進,出生一切善根者,是為菩薩之善友也。
四、求佛法者。謂人修習梵行,志求佛法,則能離諸煩惱,超出世間,是為菩薩之善友也。
◎ 四法離魔道 《三藏法數》--出《大寶積正法經》
一、不離菩提心。謂菩薩修習眾善之行,常欲度脫一切眾生,而不離於菩提之心,是以邪魔之道皆遠離也。
二、無惱害心。謂菩薩修習慈善之行,於一切眾生常懷悲愍,不起惱害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遠離也。
三、明了諸法。謂菩薩以智慧照察,於一切法,明了通達,正直無礙,是以邪魔之道悉遠離也。
四、不生輕慢。謂菩薩了達諸法平等,於諸有情,常行不輕之行,而無憍慢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遠離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