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願所有善緣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往生不能靠子孫(選自劉素雲居士-慧海拾貝)

因為有這樣一個例子,我過去曾經說過,一個老菩薩有點錢,她病重以後,她就給這些兒孫們分錢,就是她沒有往生之前,她把它先分了,有的分十萬,有的分二十萬。分完了以後這兒孫們就開始打仗,分多的不嫌多,分少了嫌少,為什麼給他二十萬,給我十萬?這就開始打。老人已經病得很重很重了,這個時候就沒有人照顧老人了,都把心思用在爭這個錢上了。這老人手裡這點錢已經分完了,再沒什麼可分了,這些兒女們不放心,就翻、找,最後在一個地方就找出來一些券,就是那個券,現在不值錢,但是將來可以換錢的那種券,一共是十萬多塊錢。這個時候這些兒孫們又開始琢磨分這十萬多塊錢的券,老人躺在一邊,你說她什麼心情?她已經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就特別傷心,老人就在這種情況下,一口氣沒上來就死了。死了,這些兒孫們應該有點良心吧?老人已經咽氣了,是不是應該來處理處理老人的後事?還著急分這十萬多塊錢的券。就是說,意思就想,你不是死了嗎?那痛快的,整個小紙棺材拉到那個大冰櫃裡去,一插電凍上了。因為她剛咽氣,她的神識沒有離開身體,你這樣把她送到冰櫃裡去,她非常痛苦!所有這些兒女們回來繼續分這點券。我們北方是三天出殡,三天出殡的時候,到那個大冰櫃裡,因為她先裝在一個,我覺得那好像是紙殼式的棺材,薄薄的,然後把這個紙殼棺材擱在那冰櫃裡,關上以後一插電。三天出殡的時候,把這個冰櫃一拉開,一看那老人什麼樣?就是十個手指頭,都從那紙殼棺材裡摳出去了。你看她是在那紙殼棺材裡,因為她剛咽氣,她神識沒有離開,一給她插上電以後,那不就是寒冰地獄嗎?她一定是非常痛苦,所以她就使勁摳、摳、摳,就把那個棺材摳出洞了,十個手指頭在外面伸著。她的一個好朋友,也是咱們的同修,就是在講法的時候舉了這個例子,她說這是我親眼所見,我一個最好的好朋友。她說這個好朋友,這個老太太原來是搞醫的,可能苦巴苦掖攢了這點錢,最後就落這麼一個結局。   所以我們一定,學佛的同修們要把這些都看淡,不是說愈窮就愈好,咱們就是你富貴,咱們安於富貴,咱們一定要惜福,貧窮你要安於清貧,是不是?不要去求、去找,我覺得清貧點也沒什麼不好的。所以你把這些放下以後,你往生就有希望了。所以「放下」這兩個字太重要了!我覺得釋迦牟尼佛講法講了四十九年,就講這兩字,講「放下」。師父講這麼多年,五十三年了,尤其講《大經解演義》,實際你仔細想想,就這兩個字全概括了,就是告訴你放下。放下怎麼的?放下成佛,放不下不能成佛。所以在提升境界這個裡頭,我重點講了這麼一段。所以有貪心的人、有貪念的人,他就不容易成就,因為他放不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2/121466.html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人生的真實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44446.html

    在風清月白的夜晚,我獨坐禅椅,舉頭望窗外燦爛的星空和皓月,靜靜地聆聽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聞到十裡荷塘飄來的花香,或拿起木魚,或念佛號,或誦佛經,那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的萬籁之音,微妙歌聲,令我心曠神怡,此刻將自己化為一粒微塵,一朵白雲或是一縷清風,默默地融在時空裡,讓陽光從容地走過自己的額頭,走過自己的心境。     我很喜歡古人的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每個人的人生如同在時光的隧道裡做了一次漫長而艱辛的旅行,途經之處,看到的不盡是青山綠水,歌舞升平,更多的卻要領略崎岖坎坷或平淡無奇。     人呵,亦在無聲中,送走時光的斗轉星移,笑看人生的悲歡離合,把持心靈的陰晴圓缺,掂量生命的跌宕浮沉。留在歲月裡的心結煩惱,宛如天空中漂動的浮雲,卷卷舒舒。而生命中經過許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有善良的也有丑惡的,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可愛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因為淡泊,便可以從容對待,一切隨緣。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心中的煩惱才能化解。《心經》中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便是人生的悟者吧,這樣波羅蜜何愁到不了。     釋尊在給弟子們的一次講法中說:“有污漬的髒布塊,即使浸在青、黃、紅或深紅色的染料中,也難以染得均勻好看。為什麼呢?因為那布塊本身不清潔。同樣的一顆心受了污染,厄運必定隨之而來。一塊潔淨的布塊,浸在青、黃、紅或深紅色的染料中,必能染得均勻好看。為什麼呢?因為那布塊本身是潔淨的。同樣的,一顆心保持潔淨,好運必定隨之而來。”       這就要有獨具慧眼的功夫,找到迷失的自我,醒悟為利欲蒙蔽的本性。佛言:“萬物春榮,秋冬衰落;宗親歡樂,皆當別離;妻妾美色,愛憎之本;愛樂生憂,貪欲生畏。”美好的事物總是無常的,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平和,多一份自我欣賞與肯定,只有熱愛生活的人,珍惜生命的人,將永遠得到生活的青睐。倘若人身上的衣服髒了,可以用水洗洗,污垢可以消除。倘若心被污染了何以用水去洗呢?就像一潭清澈透明的水變得渾濁不清,清清濁濁。正如:水不洗水,塵不染塵,反恣自己。心污染了,就要用忏悔的心、悔過的心、真誠的心、慈悲的心、善良的心改過自新,令障消滅,已被污染的心保持潔淨。     一弟子問釋尊:“人命有多長?五十年,不對;四十年,不對;三十年,也不對。那麼人命究竟有多長?”佛祖答:“人命只在呼吸之間。”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佛說:“身為苦本。”身體是眾苦之本,眾生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寒冷、嗔恚、色欲、禍患皆因有身。因為有身,所以有我愛、我見、我執的煩惱,這也是生死輪回的原因。生命如此短暫,何不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多積善業,不做惡業,時時刻刻反省自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相信業因果報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     生命就像擁有一張80年的旅游卷,在這80年中每個人可自行安排自己的旅程,到何處去,何時到達目的地,何時返回,心中都要有個完整的計劃。不要沉湎於昨日、明日的世界中,而應生活在今日的世界裡,應隨時隨地體會到當下身邊美好的事物。     有生命就會有死亡,有生死就有病苦,就像水,點點滴滴都是真實的生命。日有季節,年有季節,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生命也該有季節,那是生老病死。生命的真善,生命的愛,生命就像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江河回歸到大海,經歷了風風雨雨。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黃念祖老居士談怎樣忍辱

黃念祖老居士談怎樣忍辱


人生總不免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冤枉,有許多無理橫加,種種的這些事情。但我們要怎樣忍辱呢?  

 第一種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說,別人無緣無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臉唾沫,我當然是生了氣了,動了嗔心了,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我是修行人,我不應當跟他一般見識,自己努力克制,這樣也就不思報復了。他罵了我,我沒罵他,他打了我,我沒有打他,他批評我向上級匯報我,我不打擊報復,這樣不報復就叫“力忍”。我受了,但是我生了氣了,還是動了心,動了煩惱,但是不去回報他,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是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裡能撐船,別人對於我如何,我從不計較,於是就把個事給忘了。過去有個宋襄公,他手下的元帥把敵人的元帥抓了來,因為他把敵人的元帥都給放了,於是自己的元帥就生氣了,“啊!我這麼辛苦把他抓來,你卻給放了”,說著就在宋襄公的臉上唾了一臉唾沫。而這個宋襄公度量很大,唾面自干。唾了一臉唾沫他擦都不擦一下,讓它自己干,把這事給忘了。這又進步了。  

 再進一步叫“反忍”,雖然人家對我無理橫加種種事情,我回頭想是我不對,責怪自己,一定是什麼什麼原因,由我引起來的,這就叫“反忍”。   

 第四種就是“觀忍”。那就用上了咱們的《金剛經》所講的道理了。這個來誨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我被受的人,都是肥皂泡,將來都是要破滅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語)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了,總之是肥皂泡。這個肥皂泡還是紅的,還是綠的,還是藍的,各種的顏色,有種種的差別,這差別反正是轉眼就空的,這麼一觀,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一觀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這是第四個忍。我們學佛,“忍”不是無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樂法門。咱們對於“忍”受用一點,就能安樂施慧。你就變了,種種問題就改了。  

 第五種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苦這個事怎麼能鍛煉我的忍呢!歡喜有這麼個機會,那就不是生氣了,排除了煩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第六種就是“慈忍”。對於我的種種無理取鬧,是愚癡的人所為,我要憐憫他,因此我就要度他。這就不是要報復了,最初一步只是不報復,後來想讓對方得到好處,得到度脫。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餓死不攀緣

抱定三大宗旨

宣化上人

一九八六年七月三日 開示



    我在東北時,只穿三層布,當時我冷嗎?冷!那為什麼要這樣堅持下去?因為我要「凍死不攀緣」!

    各位善知識,明天是七月四日美國國慶節,將有實習方丈上位。這位新方丈是很厲害的,還沒上位前,就先要殺幾個人來祭法。殺誰呢?殺賊!從前做過賊,或者將來要做賊的,都要一律斬首示眾。新方丈上位要立法,為什麼我從前沒有立法?因為我是法奴,所以 Everything's OK,no problem. 但是新方丈比較專制,因此要殺賊,殺的賊愈多愈好,所謂「斬盡佛教之賊,只留大德高僧。」阿羅漢也譯成「殺賊」,所謂「除暴可以安良。」

    各位居士注意!不要認為對新方丈奉承,就是好護法。其實,那是絆腳石,障礙法務發展,做方丈的也不可以隨便贊歎人,或者毀謗人,也不要被贊歎或毀謗所搖動。你想人贊歎你,就一定有人毀謗你,這是自然的道理。

    從前我是馬馬虎虎,有人罵我,算了;有人贊我,也把它忘了,你現在既然做實習方丈,就要保持莫贊莫毀的宗旨。你不想人贊歎你,你先不要贊歎人;你不想人毀謗你,你先不要毀謗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切記,不要種下不干淨的因。

    在家居士見到新方丈,就供養他一些特別好吃的食物,這是敗壞佛法的行為。若非敗壞佛法,就不會錦上添花。方丈不會餓死,就是餓死了也是應該的,誰叫他沒修行?並且,若能為佛法而餓死,那真是佛教裡的功臣及光榮,所以本會一貫的宗旨是: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誰若單獨供養你,就是向你攀緣,打你的主意,知道嗎?尤其你是青年人,對這點要認識得特別清楚。我老了,所謂「老而無能」,但青年人不要讓骯髒東西圍繞自己,應該「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行。」做疾風中之勁燭,烈火裡的精金,什麼也不怕!

    「凍死不攀緣」:這是我一生的寫照,我在東北時,冬天、夏天都穿三層布。底下是一層,上面一層是補了丁的,一塊一塊地捱著補上去。當時我冷嗎?冷!那為什麼要這樣堅持下去?因為我要「凍死不攀緣」嘛!

    「餓死不化緣」:我住在香港芙蓉山觀音洞時,有兩個星期都沒有糧食,我就在洞裡打坐,等著餓死。當時山下有一位居士名叫勞寬聖,綽號「本地法師」。韋陀菩薩一連三次給他托夢說:「在觀音洞裡有一位安慈法師,你應該去供養他。」於是這位居士,第二天就背了三十多斤米,又帶了七十余元,來到洞裡供養我。在這事情發生之前三、四個月,他的腿被狗咬了,中西醫生醫治數月也治不好,束手無策,韋陀菩薩好管閒事,就對他說:「你去供養觀音洞的法師,腿就會好了。」於是他就相信了,然後就送來米和錢。當時我在洞裡准備等死,我從來沒有對人說:「你可憐可憐我,我已經很多天沒東西吃了!」這是「餓死不化緣」。

    「窮死不求緣」:我初到廣東南華寺親近虛老的時候,身上不名一文,連寄信的錢都沒有。但我從未向居士化緣。所以我這三大宗旨,都是有來歷的,不是憑空而說的。現在新方丈上位,大家不要與他單獨聯絡感情,讓他對你有特別好感。你若有心供養,可以供養大眾,不要單獨供養某人。否則,這簡直是在害人!破壞佛教的和合。出家人應該抱定這三大宗旨,不要氣餒,應做人天師表,與十方魔軍斗一斗。有人問:「你教徒弟不是用慈悲喜捨嗎?為什麼要教他們斗?這不是瞋心不改,如何能作人天師表呢?」就因為要做人天師表,所以才要教化魔軍! ——摘自:《宣化上人開示錄》六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羅隱,唐末五代時浙江新城人,與後來成為吳越王的錢俶同時降生。他自號江東生,秉性聰敏,詩文超群,有“江東才子”之稱。他二十七歲就在貢籍,後來幾次應試卻幾次落第,為甚麼總是所至不遇?只因昧了心說話被削了福祿,虧得後來改行從善,洗淨驕傲之性,學做好人,才有了福份。羅隱少年時就有神童之譽,詩才神速,點韻便成。又擅長對句,凡有對不得或不好對的,到他口中無有不對之句。如有人出句“近比趙公,三十六年宰相”,人們對不上,羅隱道:“何不對‘遠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說的是郭子儀在中書歷二十四考的故事,人皆稱其奇才。只是一樣:恃才傲物,看不起人,說話刻薄,人們很忌憚他那張嘴。他為自己的際遇每每不平,到處怨歎。羅隱幼年喪父,靠母親織布度日,又兼唐朝亂離,生計無著,只得呆著臉向親友家借貸,正是十叩柴扉九不開,向親友一連告了幾十處,大家都不睬。以後見了他的影兒,只道他又來借債,家家關門閉戶起來。羅隱回來告訴母親,母子二人非常氣恨,這時遇到了一位相士對羅隱說:“子天庭高聳,地閣豐隆,鼻直口方,目若明星,有王侯之相,切須保重!”說罷而去。羅隱母子二人聞得此話,正忿恨這些親友不肯借貸,便忿忿的發願道:“可恨這些人的奚落,若明日果有王侯之分,定要報仇,定不讓這些人活,方雪我今日之忿。”一連說了幾日。果然“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一日晚間,羅隱恍惚中見四個黃巾力士走到面前,對他說:“吾奉紫府真人之命奉請。”道罷,便把他撮擁而去,來到一處,只見煙雲缭繞,瑞氣缤紛,兩旁列千百天丁力士,當殿中坐著一位神明。黃巾力士說:“奉命取羅隱來到。”那紫府真人便開口道:“羅隱,汝本當有王侯之份,與錢俶一樣之人。汝怎便生不良之念,要不欲借貸不與之人活,以雪胸中之忿?明日做了一方之王,殘虐刻剝,傷天地之和氣,損下界之生靈,為害不淺。連日值日功曹將汝惡心奏聞上帝,上帝大怒,天符牒下,將汝所有王侯福份盡數削籍。”紫府真人說完後仍著力士送羅隱回去。羅隱一夢醒來,急忙起來對鏡子一看,竟改變了一個人:天庭偏,地閣削,口歪斜,鼻子塌。忙叫醒了母親,備述緣故,母子二人懊恨無及,大哭了一場,真是一言折盡平生之福。過了一個月後,羅隱又遇著那位相士,見了吃驚道:“汝怎相貌一朝改變至此?定是心術不端,以致陰府譴責。”羅隱只得把前事說了一遍,道:“一念之差,折福至此,怎生是好?”相士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舉心動念,天地皆知。汝若舉不善之心,便毒霧妖氛彌漫,上天怎麼能不知道?相逐心生,心既不好,相亦隨變,此是必然之理。但自今以後一心忏悔,改行從善,步步學好,也可能還有挽救的機會。”說罷,再三歎息而去。羅隱自此之後,一味學做好人,再不敢存一毫不肖之心,平日以教書授人為業,盡自己能力幫助他人。對於生活窘困之人,更是盡量周濟,錢?就是其中的一個。羅隱自數年改行從善以來,無一毫非禮非義之事,善念虔誠,果然文昌帝君托夢道:“子數年洗心易慮,事事可與天知。吾既重汝之改過,又愛汝之才華,已將汝近日之行止盡數奏聞上帝,上帝准奏。但今天下多事,未可驟與汝功名,待我慢慢注汝之祿籍可也。”說罷而醒。後來錢俶因剿賊有功,被唐昭宗封為鎮海軍節度使。錢俶見羅隱才華出眾卻未曾中得進士,又想報他周濟之恩,於是派遣官員赍了金銀書幣,鼓樂喧天,到新城聘他為掌書記,當日新城鼎沸,連原來借債不肯借的都一並來慶賀送禮,人情勢利如此!後來唐昭宗加封錢俶為吳王,又加封越王,錢俶上表稱謝,命羅隱寫表。表到唐朝,滿朝人都道如此好文字定是羅隱之筆,可惜為錢俶所用。朱溫篡唐後,建立後梁,久聞羅隱盛名,用右谏議大夫的官職召他去,被羅隱回絕。錢王想上表稱臣,羅隱勸錢俶道:“朱溫篡唐不得人心,王是唐朝之臣,當興兵討逆義不容辭,復興唐室,名正言順,何愁不勝!縱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江東吳越十四州天下。怎麼能向他稱臣,做羞辱之人呢?”錢俶聽羅隱這樣說,想道:“羅隱在唐朝屢舉不第,心中卻絲毫不怨恨唐朝,今反勸我起兵興復唐室,可見他並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以道義為重,真是忠心貫日的義士啊!”自此更加欽佩他的人品,凡事聽信。當地有的才子不願仕於錢俶幕下,錢俶大怒,羅隱便規谏錢俶要大度容人。當時,吳越的賦稅很多,西湖上的漁戶要日納魚數斤,名為“使宅魚”,漁民不勝其苦。羅隱作詩上谏錢俶:“呂望當年展廟谟,直鉤釣國更誰如?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錢俶見詩感悟,遂蠲免了“使宅魚”這主征稅。羅隱隨事諷谏,錢俶無有不聽,都是有益於國家、有利於民生的事。錢俶發怒之時,無人阻攔的住,羅隱三言兩語便能撥轉,因此吳越十四州百姓多蒙其福德。在戰亂紛爭的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卻一直相對安定,這固然有各種主客觀原因,而羅隱輔佐錢俶二十二年,敢於進谏,為百姓說話,也是功不可沒的。他在詩中寫道:“莫為危時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須知海岳歸明主,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當時吳越邦土的大事記、文告、奏表幾乎都出於羅隱之手,其“高節奇氣,有可以撼山岳而砥江河者”(《重刻羅江東集敘》)。他也為善良人說出好的谶語,後來直做到谏議大夫,母親與妻子都受了诰命。 (資料來源《十國春秋》、《吳越春秋》等)

消怨的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積,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馬上發脾氣;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積在心中。不過現在的醫學已經證實,從一個身心靈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經常累積負面的能量,對你身體是很不好的。  

你不要小看我們內心是無形無相的,《楞嚴經》一再強調,我們心中會創造相狀出來。  所以你心中的恨會產生細胞病變,因為它的那一種力量,是無形相的。我們在觀內心的時候─即空、即假、即中─它沒有形狀,但是它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我們一定要適當的把自己負面的能量化解掉!

蕅益大師他提出了:如何來化解心中的怨恨?  

第一個、隨緣消舊業想:  這是我們一般常用的方法。我對你這麼好,你還不把我當一回事…那就是欠你的!前生欠你的,來還債!一個人經常去做一件好事情,但是你所得到的果報,卻是跟你所做的因地不相符合,你的果報非常的差,那就是有兩種情況:  (一)、你本身有罪業,先把罪業逼出來。有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善法,它不是先表現善法,它先進入阿賴耶識,先把惡法逼出來,就是你本來有三惡道的果報…重報輕受。  (二)、你真的欠他,沒辦法,沒得說!  

隨緣消舊業,這是比較消極的看法。  



第二個、當善知識想:這是積極的!  

诶!這個是菩薩示現來考試的,我必須通過這個惡因緣來增長我止觀的力量、來增長我忍辱的功夫。忍辱的功夫不是在順境完成的,忍力是從逆境的觀照當中,點點滴滴的,不斷的調整自己,失敗了不放棄,不斷的調整,慢慢、慢慢,你的忍力才會培養出來,是從逆境中培養。  第三個、代眾生受苦想:這更難了!  代眾生受苦想,就是我們從逆境當中學吃虧,從吃虧當中培養一種慈悲的胸懷、菩提心的胸懷。  

忏公師父說:一個菩薩你不學吃虧,你很難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在學吃虧,這個吃虧就是─忍讓。  

不過也有人說:你情緒不好的時候,唱唱爐香贊也不錯,對了!妙境長老就這麼講:有時候我們在修念佛止觀的時候,诶!很順暢,這車子開得很順,路上沒有什麼石頭;有時候你怎麼修,就是都不得力,挫折感很重,诶…唱唱爐香贊…真的有效。你就在山中哼個爐香贊,唱完再去打坐,诶,不同…整個情緒有變化…總而言之,你一定要把負面的能量,把它釋放出來。  

有一個西藏法王說:一個人經常把負面的情緒隱藏在心中,你很難去關心別人,你就很難發菩提心。  

因為:你自己都不可能快樂,你不可能給別人快樂,這是個很重要的思考!你自己就悶悶不樂了,你怎麼去幫助別人呢!所以我們要知道怎麼去化解自己的障礙,我們內心本來是沒有障礙的─心本無生,因境有。  

我們學習《楞嚴經》一路走來,得到一個訊息──我們心中是什麼都沒有的。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因緣假相顯現出來的,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一個東西─它會假借因緣生,它一定可以假借因緣而滅。  

你有本事把它創造出來,你就有本事讓它還滅,它本來就沒有的。  所以佛教是講雙向的,你能夠讓它緣起,你就有本事讓它還滅。  

如果說:煩惱是本來就有的,那就糟糕。本來就有你怎麼消滅呢?所以菩薩要有善巧─你要怎麼去化解…人生的確是充滿了不圓滿,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很多的善業,但也累積了很多的罪業;在得罪業果報的時候,的確是有一些困境,我們應該要不斷的去化解它,不要繼續讓它產生一個怨恨。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5/146813.html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吵架、離婚、大齡不婚,夫妻感情不順的因果原因

 每個人生生世世,都結了很多情緣。夫妻、情人等。還有在天上、畜生道結的情緣。凡是夫妻常吵架、離婚、大齡青年感情不順,都是有情緣在障礙。一般這幾種情況,都不是一兩個情債債主。都是多個情緣,或當行很高的情緣。算掛、查查姻緣,解決不了問題。這些債主不化解度走。感情問題不會好。情緣不只障礙感情,還和人發生性行為,敏感的有夢境,就是夢遺。有的沒夢境,但早上起來很累,無力。女士內褲有分泌物。有的甚至幾歲小女孩,有嚴重的夢遺,很傷身。(母親給女兒洗內褲時,應注意是否有髒東西。)男女有情緣都傷精氣。時間長了,腎髒不好,男的易得男科病,前列腺不好。女的易得婦科病。子宮瘤大多數是情緣所致。還有的情緣修成魔,情魔、淫魔,邪性精靈,那就更嚴重。專吸男女精氣。有的年輕人被吸的不孕。現在的妖魔,比我想象的還嚴重。有一些出家師父身上也有情緣,影響身體和修行。影院容易引起人的欲念。還有的人,由於過去世邪淫召感的,或今世淫心重召感的,同性淫魔、淫鬼,附在身上,淫心就更重了。夫妻房事時這些魔鬼一起參與,並吸精氣。或到處邪淫。比如,一女居士丈夫身上附一個猿猴精(淫妖),不管是鄰居、親戚,只要是女的就勾引,和很多女性有染。有的時候,夫妻雙方都有情緣,晚上,雖然睡在同一床上,卻是各自的情緣在性行為。太亂了。(很多夫妻都在說我愛你你愛我卻不知還有這些看不見的情敵)。邪淫致使家宅的氣場非常不好,陰氣很重。這樣的家庭多了,整個人間的污濁氣很大啊。遇到的例子太多了。如有一對夫妻,睡1.8米的大床,一邊一個睡覺還擠。一看他們身上都有好幾個情緣。晚上睡覺,各和各的情緣睡。經常吵架。化解之後。也不吵架了。睡覺也不靠邊了。還有的情緣為了拆散夫妻,在外面幫對方找外欲。致使夫妻感情破裂。所以現在離婚率很高。很多大齡青年,被多個情緣霸著,不讓找對象。供他們自己邪淫。這樣的案例太多了。有個別人夢遺,好以為是好事,親人讓找人化解他還不讓,慢慢身體越來越差,面色黑暗嚴重的可以得尿毒症。很多情緣都是過去世欠的感情債。情債難還啊。尤其是過去世墮落時,如開妓院,當妓女。男的嫖娼。結的情緣最多。地府專有‘墮落簿’,記載墮落的情況,墮落時結多少情緣,欠多少情債。情緣如果不化解、超度,臨終時是大障礙。勸世人末造邪淫業啊!!!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44483.html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大安法師: 貴賤貧富的原因是什麼?

    因果的法則是決定不虛的。經雲,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這個世間上,為什麼有的貧窮,有的富貴?社會地位有的高貴,有的低賤?有的坎坷痛苦一生,有的非常安逸快樂一生?有的一輩子光宗耀祖且壽長,有的一輩子備受侮辱還壽短?這樣的命運差異,乃至於一母所生的兄弟姊妹的福報都不一樣,這是怎麼來的?雖然說這是上天規定好了的,但是上天難道有私心,對某些人好,對某些人不好嗎?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我們今生的命運是由於我們前生所造的業來決定的。每個人所造作的業因不一樣,所以今生的命運就不一樣,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命運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上,不是由上帝天神來主宰的。佛傳達的因果法則張揚了人的主體性,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創立者,也是命運的改造者,也是自己所造作業因的承受者。所以我們這一期的身體叫業報身。為什麼叫業報身(簡稱報身)?就是報前世所作的業,由我們前世善業惡業的自然法則生出了我這個身體。你今生的身體很強壯,身體健康,說明你慈悲心厚,曾經放生。今生常常生病,說明常常殺生。長相很丑陋,說明你常常诋毀人,性格比較傲慢。你性情比較謙卑,能夠恭敬人,你的長相就會莊嚴。都是自身的業力導致的。你今生比較聰明一點,說明你法布施作得比較好。今生沒有錢財,說明你前生很吝啬。今生你很有錢,說明你常常布施。所以今生無論長相美丑還是貧富貴賤,都是自己的業因所導致的。這裡沒有天主,沒有天神來主宰,也沒有天神對哪個好一點,對哪個差一點來安排命運的。就好像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對國家有功勞,保家衛國,從事建設,他有功勞的話,一定會得到政府的獎賞。如果他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犯了罪,那麼也一定會得到政府的懲罰。政府對公民的賞罰不會有私心的,一個合法的、正義的政府一定是公正的,一定是你有功勞才去獎賞你,你有罪過才去懲罰你。這樣的賞罰雖然好像由政府發出,但是它生起的主體還是這個當事人,政府不會無緣無故地去賞罰一個人。世間的官府尚且不會無緣無故地將賞罰加到某個人身上,更何況天地造化。天地造化更是大公無私的,他豈能將禍福無緣無故地加於人?天地造化能夠使人得到福報,使人得到災殃,這完全是由於當事人的行為來決定的,是有原因的。

【附】《龍舒淨土文》淨土起信七:人有不信因果,從而不信淨土者,夫因果烏可以不信乎。經雲,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不信此語,何不以目前之事觀之。人生所以有貧富、有貴賤、有苦樂勞逸、有榮辱壽夭,其禍福種種不同,雖曰天命,天豈私於人哉。蓋以人前生所為不同故,今生受報亦不同,而天特主之耳。是以此身謂之報身,報身者,報我前世所為,故生此身也。天何容心哉。譬如人有功罪於外,當受賞罰於官府。官府豈私於人哉,特以有功當賞有罪當罰而主之耳,豈以賞罰無故而加於人。世間官府猶不以賞罰無故而加於人,況天地造化,豈以禍福無故而加於人乎。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5/145128.html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普巴扎西仁波切:為什麼說不能輕視因果 

普巴扎西仁波切:為什麼說不能輕視因果

我們現前作為修學佛法者,應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信任因果,絕不能輕視因果。即便現前已經聽聞眾多殊勝之見解,但是從我們本身對見解的認識程度來說,畢竟還是在思維的范疇之中,仍舊與庸俗同道,此時取善斷惡絕不能輕視。歷代高僧大德告誡我們,若是誹謗因果者,即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親自降臨,由於他內心被邪見所誹謗束縛之故,也仍舊難以調伏,因此我們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雖然我們往昔可能聽聞眾多甚深之見解,功德不可思議,但若是不會運用乃至因此而心生狂見,就會輕視前面一切方便,只能以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來樹立見解。但如今我們畢竟還在行道之中,若要是以此斷除一切善因的話,則見解無法成為真正對治煩惱之力,反而會成為一種過失,這對成辦解脫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這點該如何理解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做善?所謂的善,就是消盡一切貪嗔癡煩惱的對治力,就稱之為善。我們修行的目標是要成辦解脫,當把這種對治力擱置一旁,而內心僅僅隨順貪嗔癡煩惱飄動的時候,就永遠不會有獲得解脫的時機。解脫與煩惱就如同水和火無法相融於一個器皿之中,也就說火若旺盛,水就會蒸發干涸,水充足之時,火就會熄滅,兩者是無法同時存在。如同這個道理般,在初次修行過程當中,內心若隨順貪嗔癡煩惱而飄動,此就為解脫之障礙,而非成辦解脫之功德。我們現前要信任因果也是這個道理,若內心順著貪嗔癡煩惱漂泊,那就已經造下起現痛苦之因,當因緣和合的時候,我們就要遭受種種不同的苦。所以在修行路途之上,即便印證的見解如何殊勝,但是當見解還沒有完全赤裸之前,前面所有一切方便道都是令自心趨向究竟見解的一種方法,絕不能輕視。若直接將前面的一切法擱置一旁,而以文字和理論掩蓋自己的實修,這種過失是非常大的。如是修法則無法成為解脫之因。因此我們絕不能輕視因果,必須要取善斷惡,言行也要符合因果之規律。尤其在行為當中,要細致如法。正所謂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認為自己平常所從事一切善法太過渺小,對成辦解脫恐怕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就不去行持。也不要認為現前所造惡業無傷大雅,對成辦解脫亦不會構成障礙,而去造下惡業。要記住善事再微小,也是成辦解脫之因,就如同不斷往容器之中滴水,一定時間以後,容器就會裝滿了水。而惡業再小,也會如同燎原之火星一般,成為解脫之障礙。正如蓮花生大師所言“見解高廣如虛空,取捨因果細如粉末。”我們在懂得如上所傳講的理趣之時,平時的言行之中就細微取捨因果,勵力斷惡,廣行善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43256.html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只有兩個方法可以讓計劃成功

只有兩個方法可以讓計劃成功:藉由智慧或藉由福德的力量。透過三寶來積聚福德,乃是人們獲得今生與來世安樂的唯一方式。」積聚少量的福德,勝過動用九牛二虎之力來賺取錢財。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40034.html